1722期 第162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7-10-31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品尝的科学》奇妙寻味之旅
新闻作者:杜妮娜

推荐人:杜妮娜
作者:[美]约翰・麦奎德
译者:林东翰 张琼懿 甘锡安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5月版
【推荐理由】
最开始,我是被《品尝的科学》一书腰封一行文字吸引了:“吃”这件事除了会用到各种感官,也和我们的心智有关。
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明明小时候觉得很难吃的食物,现在却觉得很美味。我小时候非常讨厌茄子和苦瓜,因为妈妈那时候总是喜欢把这两种食物“清蒸”――茄子变得寡淡、苦瓜变得更苦。后来,当品尝到这两种食物的其他做法时,我才慢慢改掉最初的那种刻板印象,开始期待这两种食物的其他做法。直到最适合我口味的做法出现,我才彻底爱上这两种食物。可见,心智塑造了味觉,而经验形塑了心智,如此循环往复。这样的互动贯穿了自生命首次发展出食欲以来的无数顿饭,而且还会持续下去。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味道世界里,这个世界在童年初期就成形了,随着生命的进程而演变。每个人的味道世界,是由古老的演化规则与伴随终生的高能量食物、文化熏陶与商业信息产生冲击所创造的。《品尝的科学》在详细揭示了“心智塑造味觉”之后,又提出了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气味和滋味有生命力”。
在《追忆似水年华》一开头,普鲁斯特的叙述者在咬了一口泡过茶的玛德琳饼干后,感觉好像回到了小时候住过的贡布雷的村庄。玛德琳饼干是味道的理想载体,茶水里冒出的蒸汽会带着饼干里挥发性的香气化合物,通过鼻后通道到达嗅觉受体所在的嗅觉上皮中。每一种单一调味料,像是香草或柠檬调味料,都有它独特的分子形状,也许会让叙述者回忆起早年记忆里的片段,大脑可以利用片段的记忆回想起整个事件。这种神经结构有助于让味道更多变、更具适应性。食物会被写进回忆和情感里,反之亦然。当记忆一再积累,它们就会重现,盖过现时对味道的感知。
气味和滋味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痕迹,唯独气味和滋味虽说更脆弱却更有生命力;虽说更虚幻更经久不散,更忠贞不矢,它们仍然对依稀往事寄托着回忆、期待和希望,它们以几乎无从辨认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支撑起整座回忆的巨厦。
看到这里,你肯定以为《品尝的科学》这本书偏向人文,其实不然,它还讲述了“酸甜苦辣”的各种故事,细微到味觉神经末梢,又拓展阅读至科学、古代神话、哲学和文学,此外,还深入厨房、超市、农场、餐厅、大型食品公司,以及科学实验室,揭露了许多最新的饮食科学研究。从最寻常的食品,挖掘到最有意思的科学文化知识。
“吃”本来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是所有生物活着之根本。但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对食物的品位会随着文化、地理位置,甚至一个人的心情而变化;每个地区都有特别的饮食习俗;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饮食文化,因此,探究其背后的“味道科学”还是很有必要的。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