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期 第171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10-19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让脱贫攻坚经得起检验
----------咸阳市交通运输局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新闻作者:文 / 刘 婷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咸阳市交通运输局始终坚持“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的发展思路,以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为主战场,以3个深度贫困村和3个摘帽县为主区域,积极实施“组组通”和“油返砂”整治工程,先后建成了三淳公路、永扶公路、亭枣公路等27条461.6公里县乡公路;新修通村公路160条275.24公里。路网覆盖范围明显扩大,辖区内二级及以上农村公路实现零的突破,里程达到33.4公里,三级公路由原295.9公里增加到371.7公里,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摆脱了“泥水路”走上了水泥路。
谋篇布局,开拓进取,争做脱贫攻坚的铺路人。“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这句俗语其实是在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交通是基础,也是先导,改变农村道路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脱贫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更是广大村民群众的迫切要求。该局在2017年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村通畅省定目标的基础上,今年抢抓机遇,全面启动了全市2018年退贫村及摘帽县“春季攻势”行动。积极组织召开全市交通脱贫退出认定工作会,对全市10个县市(其中4个退出贫困县)及459个退出贫困村通村公路达标认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印制下发了《咸阳市交通运输局交通脱贫达标认定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交通脱贫退出认定工作范围、时限、标准及程序等事项。并成立8个认定工作小组,按照省市交通脱贫退出各项指标要求,全面开展了退贫县及退贫村通畅达标认定工作。截止目前,“油返砂”整治工程已完成路基751公里,路面657.9公里(其中涉及贫困村项目279.48公里),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的80%;深度贫困村通村通组公路9.7公里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为顺利完成全年交通脱贫攻坚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思路,因地制宜,争做实干实战的有为人。农村公路具有分布较零散、村落之间距离大等特点,不像城镇公路那么集中,对于农村公路养护来说,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及地理环境来进行考虑。该局积极创新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思路,深入推行县乡公路“干线化”养护和村道“常态化”养护,通过开展“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不断创新养护模式,做到精细化、规范化、日常化养护。今年试点引进了“胶东卫矛”近50万株,对全市农村公路两侧裸露黄土高边坡集中进行绿化美化,改变了边坡防护的老观念。制定了《咸阳市“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方案》,广泛开展护路示范村、标兵村评选等活动,调动群众爱路、护路积极性,发动社会力量保护好道路设施。充分发挥“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的示范引领和典型带动作用,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上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以一流路况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脱贫攻坚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今年,在全国“四好农村路”管理现场会上,咸阳市礼泉县被国家三部委确定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这是礼泉县继去年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的基础上,今年再次获得这一殊荣。
求真务实,因村施策,争做扶贫帮困的引路人。南壕村是旬邑县清源镇的一个边远贫困村,全村共有村民308户1364人,其中贫困户有30户109人。该局扶贫工作队进驻南壕村以来,通过与镇党委、政府领导座谈、召开村党支部会议、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逐户走访、实地调研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南壕村村情概况,听取了群众及贫困户的所需、所急、所想、所盼的难点、热点问题,掌握了详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摸清了实情,就要对症下药。在产业扶贫上精准发力改“穷业”,工作队确定了“长短结合、种养互促”的产业发展思路,先后多次外出调研考察,组织贫困户参观大榛子、矮化苹果、生猪等种养殖产业。仅2018年,村里就种植大榛子81亩,建成500头猪舍两栋,年出栏2000头,收益良好。在基础建设上精准发力换“穷貌”,驻村队员多方争取,累计协调落实资金500余万元,改造村民文化中心800平方米,新修通组路、产业路5.3公里,新修水渠2.1公里,硬化路肩2.3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8000多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28盏,为村委会修建了厕所,购置了电脑、彩色打印机及日常办公用品,改造了村篮球场、乒乓球场、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彻底改善了群众人居环境和对外形象。在教育脱贫上精准发力斩“穷根”,在帮扶南壕村搞好产业扶贫,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建设文化设施、基础设施的同时,特别注重贯彻落实好贫困户家庭孩子的上学教育问题。为呵护好这些贫困家庭的“希望种子”,该局驻村工作组将全村精准认定的贫困户家庭在校学生全部登记造册,定期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坚决做到不让贫困户的子女因家中贫困上不起学。5年来捐助该村大学生累计37人次,累计捐赠金额近10万元,在当地村镇和群众中赢得了良好赞誉和口碑。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