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期 第172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10-26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给时光以生命 给岁月以生活
----------记走在光与影相伴路上的田鹏      
新闻作者:文 / 王仲卉 摄影 / 田 鹏
每一张照片都流露着被摄者的自信与快乐,
每一张照片都彰显着拍摄者的思考与讲究,
在看似寻常的环境中,原汁与原味地将人与景巧妙结合,
这,让他沉醉其中……


眼球被朋友圈的组组美照吸引,于是,便有了探寻美照源头的前行脚步。
驻足,商漫分公司。
走近,田鹏。
摄影之路的开启
“我只是拍拍照而已。这里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身边的人都深深影响着我。” 谦和,是田鹏留给我最初的印象。
为什么喜欢上了摄影?这似乎成为访者与被访者必问与必答的一个问题。说到这里,田鹏笑了。2012年,工作之余他经常和爱好摄影的朋友聊天,看到朋友拍的风光照、人像照、人文照……给了他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心中不免泛起涟漪: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拍出一张这样的照片。就是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初衷,在他内心深处埋下了种子。
种子埋下了,可如何让它极好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对于零基础的田鹏来说,是个难题。摄影网站、视屏教程、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络,成了他学习摄影的一个平台。电脑里、手机中都收藏着诸多与摄影相关的内容,仅微信公众号就20多个。于是,下班后,学到深夜;周末回家,又一头扎进他的光影世界,家人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从最初的光圈、快门、曝光补偿等基础知识到后来对一些摄影作品构图、布光、色彩搭配等的研究,田鹏不断在学与思的道路上行进着。可仅有理论知识是行不通的,只有学以致用,才能由浅入深地达到熟能生巧。于是田鹏挣扎了许久,购买了一台佳能5D3。在手持相机,按下快门的那一刻,他突然有了一种前所未有怦然心动的感觉。从此,对摄影的追求更是一发而不可收。闲暇时,他约上摄影朋友,拍着,请教着,拍完,询问着。勤学好问,在田鹏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行行摄摄,城市、山间的自然之美,都被他一一定格。他渐渐发现,摄影一个是享受自然、感受人生的过程。摄影还可以静下心来,记录着世界的美好与精彩,并让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大千世界。
可是,有段时间,摄影中断了。谈到这,田鹏哽咽了。“去年,老母亲离开了我们。在翻看照片的时候竟然找不到几张母亲的照片,仅有的照片还是2016年带得病的老母亲游玩世博园时拍的。”深深地自责与愧疚让他红了眼眶。这,也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2018年,田鹏走出失去亲人的痛,再次拿起相机,将取景器对准家人。“美,就在身边,无需远行。”因情感而拍摄,这也许是田鹏此刻最想做的。
人物影像的走进
“其实,摄影这个词对我来说,太远了。那些大片我也遥不可及,只是想在镜头中出现更多朝夕相处的人。”
摄影,只是田鹏工作之余的一个爱好,他不比那些专业的摄影师,有足够的时间去把握稍纵即逝的瞬间,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等待美轮美奂画面的出现。唯有用感情去思维,用心灵去构图,透过镜头,彰显画面的内涵,并带给人们瞬间后的思考,体味着一直在身边却时常被忽略的美好与感动。这是摄影的魅力所在,也是田鹏通过摄影所想表达的。
商漫分公司的职工,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了家人的团聚,来到大山工作。一个周末,因为孩子对父亲的想念,因为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一家三口相聚在大山中。田鹏知道了,便放弃休息日,为他们记录下美好的时光与久远的记忆。在他的电脑上我看到了这组照片,孩子见到父亲那一刻开心的笑容,妻子见到丈夫流露出的真情,人与景的交融更加的美丽与意味深长。我不禁动容,并随着影像感动着内心。田鹏边讲边嘴角上扬着。也正是这真情上演的一幕,使他拍摄的时候对画面有了感动,产生了共鸣,才会有动力与热情按下快门。我知道,他通过摄影获取了无限的快乐,并乐此不疲。
田鹏说,拍人物其实很难,一是对被拍摄对象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征要有所了解;二是根据事先的了解,在拍摄过程中要沟通交流,观察被摄者的表情特征,引导进入共同的创作,获取我认为比较真实、传神的瞬间――至少是我脑子里的那个他(她)。可这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拍摄者面对镜头自然会出现紧张感,怎样去消除?“拍之前我会做大量功课。首先自己会看很多类型的摄影照片,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来启发自己对造型,色彩服饰的提升,做到服饰与风光之间色彩的协调,寻找拍摄灵感。同时也会找一些关于如何调节被拍摄者的情绪,如何摆造型,如何搭配等视频让他们去观看,来引导他们,使他们在拍摄前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大自然美景常常给我意想不到的灵感,我想把他们放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许会更容易表现出最自然的一面吧。”
“我刚生完孩子没多久,身材还没恢复到理想状态,一直不敢照相。而且拍竹林时,觉得这能拍出啥效果。可是没想到拍完,上传到朋友圈后,引来无数地夸赞,还问我在哪个摄影机构拍的。”话语间,我能感受到她满满的自信。也正是看到了这组美照,才有了我这次的采访。因为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环境,一种状态,直击读者内心。有情绪,有灵魂,有强烈的感染力,留住最美的,最真的,这又何尝不是“大片”呢?
被摄者有的性格开朗,有的内敛含蓄,田鹏也会将两种性格的好友放在一起拍摄,相互带动,相互感染,慢慢形成自己的神情与动作。或者让几个人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去聊天,为他们抓拍下最生动,最自然的一面。对于田鹏来说,将镜头对准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并不仅仅是拍摄,而是通过这样一种轻松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身处大山的他们,工作的快乐,快乐地工作,感受着单位这个大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并温暖着彼此。
“照片是有层次感的,可大家交往过程中却没有层次感的。”田鹏如是说。
数码后期的探究
“前期是照片的灵魂,后期是照片的情感,情感是创作的灵魂,灵魂是情感的升华!”
镜头捕捉影像后的二次创作――“数码后期”,这无异于当初的“数码暗房”。通过明度、锐度、色温、饱和度……来统一整组色调,烘托气氛,完善细节,使画面更具感染力。学习如此专业的处理图像软件并去应用,田鹏喜欢这样的挑战。在他办公桌上我看到了大量的工具书,他说这是“字典”,不明白的就逐一去查阅;在网上看教学视频,不明白的就跟着教程一步步去做。这组图像什么色调更能凸显人物的情感?那组图像什么风格更能传达镜头的语言?田鹏思索着……不同的照片即使用同一方法处理,效果也不尽相同。一个个的调试、一次次的比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为了不让自己的思绪抽离,他还有个习惯,便是每一次的拍摄后,立刻对照片筛选,进行PS,一气呵成,无论多晚。田鹏用着真实而饱满的情感,表达着浓郁而内涵的灵魂。好作品,是有其原因的。
“迄今有自己满意的作品吗?”也许是出于没有受过专业学习的原因,也许是对自己的要求颇高,他依旧谦和地笑着摇摇头。这也足以说明他还有很大的突破自我的空间。

“我想,拍一个部门的一天,还想给分公司的每个人都拍一张照片……”尊重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创作中的第一直觉,表现着他眼中的“小家”与“大家”。真实、自然、不可复制,朴实、简单,耐人寻味, 我们期待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