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期 第172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10-30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给爆破做加减法
新闻作者:文 / 谭 红



“嘭!”随着爆炸的巨响尘埃落定,周佳越发焦急地等待着解除信号的哨声。作为宝鸡至坪坎高速公路11标中交二公局项目总工,由他负责研发的“聚能+水压光面爆破技术”第一次实地爆破,周佳的心里又期待又有些担心。
解除哨声一响起,周佳与他的技术团队赶紧冲到了爆破点。当平顺的隧道轮廓面出现在眼前,周佳的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大家则陷入欢呼与喝彩当中。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巍巍秦岭成为陕西与四川的天然屏障。虽说早已有了210国道、宝成铁路、西汉高速等新时代蜀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北与西南交流的巨大需求,两地交通再次陷入瓶颈,宝鸡至汉中高速公路应运而生。周佳所在宝坪高速正是宝汉高速宝鸡至坪坎段,11标承建了控制性工程、目前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的公路隧道--天台山隧道主洞3185米的施工。
“我们施工的标段是天台山隧道的中间段落,没有进洞口和出洞口,只能通过1号斜井运输材料和石渣,但斜井纵坡左线纵坡-40.175%,右线纵坡-36.153%,超过了普通卡车的爬坡极限,只能使用矿车运输。”周佳谈起项目施工环境直摇头。“矿车只能装载10立方,常规爆破技术产生的大粒径矿渣根本运输不出来。其次,爆破面不平顺,超欠挖情况严重,增加了初支喷射工作量,员工在这样的坡度下工作极为不便,大幅度拉长了施工时间。”周佳说道。爆破工艺成了周佳刚进场时的首要难题。
为了解决爆破的难题,周佳和项目经理杨磐石走南闯北找办法,南至广东、北至山西,团队深入多个项目研究爆破工艺,还邀请了中国爆破大王何广沂教授亲临现场,指导爆破技术。在不断观摩学习中,两项技术引起了周佳的注意,一个是三公司在深圳地铁项目运用过的聚能爆破,这项技术爆破后隧道轮廓面平顺,超欠挖控制良好;另一个是在煤矿项目应用较多的水压爆破,这项技术通过炮眼中放置的水袋可以有效控制矿渣粒径,还可以降低爆破粉尘。
“能不能将两项技术合二为一?”周佳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技术团队的响应。在多次的计算、讨论和论证后,技术团队终于完成了“聚能+水压光面爆破技术”的初步方案。
虽然在爆破工艺上做了加法,在爆破成本上,项目却做了减法。项目研发的“聚能+水压光面爆破技术”,突破了常规光面爆破炮眼间距35至45厘米的界限,周边眼间距达到了60至80厘米,间距增大了一倍,炮眼数量减少了50%,又用水袋和炮泥代替了部分炸药,减少了炸药用量约21%。更重要的是,该项技术爆破后的隧道轮廓面非常平顺、避免了超欠挖现象,大幅减少了隧道初支喷射混凝土用量。根据项目计算,每延米可节省钻爆费用约38.14%、节省喷射砼量费用约22.64%,预计斜井共节约243.44万元。此外还节约了人力成本,工程进度也明显提高。让周佳以及业主和当地政府更赞叹的是这项技术带来的环保效果。秦岭天台山隧道位于嘉陵江源头风景区,是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大风景区之一,环保、水保要求高。而新技术中炮眼里放置的水袋在爆炸过程中瞬间形成水雾,水雾使洞内爆破粉尘含量大大降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一次爆破以来,我们的研发一直在继续,可以说现在的爆破工艺在爆破质量、控制要点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周佳自豪地介绍道。正如周佳所说,日趋成熟的工艺吸引了全线参建单位、省交通建设集团、省交通运输厅前来观摩。2017年底,“聚能+水压光面爆破技术”还荣获中国交建第三届青年论坛青年“五小”创新创效成果金奖。“我们申请的省级工法已经通过了审核,希望这项技术在日后可以造福更多项目,创造更大效益。”周佳愉悦地说。
 (作者供职于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公司宝坪11标)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