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3期 第172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11-02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驻村有真情 帮扶接地气
----------石泉海事局驻村脱贫攻坚工作队纪事      
新闻作者:记者 杜妮娜 通讯员 邓国年

今年2月1日,石泉海事局扶贫工作队进驻中池镇堰坪村,该村地处丘陵、浅山区,交通基础薄弱,全村386户1218人,2017年识别确定的贫困户97户217人。村民主要以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为生,农业基础设施设备落后,发展后劲不足,农民的思想观念不能完全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如何尽快实现脱贫任务?怎样有效开展扶贫工作?扶贫工作队队长胡胜林感到压在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作为一名扶贫“新干部”,36岁的胡胜林给自己和工作队明确了“真蹲实驻、真帮实扶、积极主动、扎实工作”的工作路子。
“驻村帮扶只有真正蹲下来、驻进来,工作才能靠得住、帮得上。”从进村第一天起,胡胜林就用“脚板”去了解村里的大事小情,走访困难户问致贫原委、问题症结,走访发展大户问致富经验、增收建议,走访党员干部问发展良策、意见建议。全村所有贫困户,他和队友们一户户摸家底,问收入,与群众面对面分析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为每一户制定帮扶措施,确定具体脱贫办法和时间步骤。因临近春节,结合村情实际,胡胜林一改以往给贫困户送慰问品的传统“拜年”方式,而是决定为全体村民群众送春联、赠年画,于是带领队员们亲手书写春联,为村民写入一份情谊、送去来年红火。这一接地气的拜年方式,受到了村民的热情欢迎。
今年4月以前,扶贫工作队的两大工作主题是脱贫攻坚和“两委”换届。按照中驰镇党委安排,胡胜林担任堰坪村的“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副组长,其他县、镇派驻干部为指导组成员。他深知责任重大,要统筹考虑脱贫攻坚的后续攻坚任务,乃至堰坪的长远健康发展,村级班子至关重要的意识便入脑入心。于是,从“支委”换届到“村委、监委”换届、从群团组织产生到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产生、从广泛走访村民代表到个别谈心谈话、从夜晚走家串户各角度开导教育到“不声不响”化解少数村民的不妥当举动、从全面了解民意到积极向镇党委、政府沟通汇报及建议……一件件一桩桩,他废寝忘食,全心投入。随着最后一张选票的宣读计票结束,中驰镇两委换届圆满完成。新班子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能力作风等方面整体提升,镇党委、政府满意,工作队力量充实加强。
按照石泉县委、县政府确立脱贫攻坚“1135”增收工程的总体安排部署,堰坪村在稳定中药材白芨、大棚瓜果蔬菜、金丝皇菊、七彩百合、苗木培栽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大力提升蚕桑、养殖等传统产业水平和规模,高度重视销路相对稳定的订单产业发展。其中,针对销售渠道比较稳定的特色订单辣椒,由于品种特别,胡胜林和工作队吸取去年经验教训,在大力宣传动员、推进订单落实之后,采取“保姆式”持续跟进的方式,聘请专人像“抚养婴儿”似的精心为产业户统一育苗,从而降低产业户投入成本和附带风险,为产业户实质增收增强基础保障。按照订单数量,利用大棚统一培育了可移栽60余亩的辣椒苗,目前正在加紧移栽。当他看到贫困户陈代林、叶友全、叶方松等提出没有地块移栽等困难,有打“退堂鼓”的思想倾向,一方面“苦口婆心”再动员,另一方面到田间地头“瞄”地块,最后终于“瞄到”愿意流转的连片地块,并指导动员他们及时移栽到位。
堰坪村尹德伦、余细芬两位70多岁的老人,常年住在山上水电不通、交通不便的老房,长子常年外出务工,次子成家迁居邻镇,两个女儿早年出嫁。两位老人与长子于2017年数据清洗时系统合乎识别,但未法定户籍合并,虽然他们符合扶贫移民搬迁的标准,但其子女因各种原因,拒不配合法定户籍合并,反对操办搬迁事宜。尽管老人迫切期望搬迁到集镇安置点,但碍于子女“意思”又缺乏操办自理能力,很无奈心酸。了解到此情况后,胡胜林跟老者表态说:“大爷大妈你们放心,我们会帮你们处理好的!”随后,他多次与其长子、次子通话,“苦口婆心”无果后,又通过侧面关系帮助疏导,但效果仍然不佳。这时他便下定决心,及时召开工作队、村“三委”全体会议,作出集体决定,由组织集体出面,帮两位老人操办法定户籍合并和搬迁事宜,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从上汇报请示到下沟通指导、从带着看房到签订合同、从帮助交上定金到全面手续上报……当老人看到自己的房子时,热泪盈眶地握着胡胜林的手说:“好娃儿,太谢谢你们了……”
在石泉县委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努力争取下,今年,堰坪至老湾村道连接线项目得以落地,石泉县交通运输局全力以赴,开工建设,为村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对于这条环通堰坪莲花山大量土地与林地资源、能够有力推动村域产业后续发展进程的3.1公里道路,胡胜林带领扶贫工作队在前期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专门成立项目实施环境协调工作组,发动党员干部逐户到涉及占地的村民家中征得同意,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商定青苗、桑树、果树、房屋等地面附着物的补偿标准。实地勘测路界、丈量占地面积,形成详尽账目,以待将来经济条件充足再予以补偿,充分保障村民合法权益。通过大量艰辛而又细致的工作,这条路在短短一个月内得以贯通,即将进入水泥路面硬化阶段。胡胜林说,路通的那一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村民的喜悦。
如今,通过胡胜林和扶贫工作队员的长期努力,堰坪村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扶贫思路,正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膀子越甩越开,致富的步伐越走越快,与贫穷的距离渐行渐远。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