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南麓,历史上著名的峪谷道与武关道之间,一条78.8公里、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即将向世人展示它的壮美雄姿――这就是由交通集团负责建设的省级高速公路丹宁线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
经过数万建设者两年多的日夜鏖战,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项目路基、桥隧、路面、交安、伸缩缝工程已经顺利交工验收,通车在即。
精品路:铸就品质工程
“在工程建设质量上,我们一直是老老实实修、本本分分干,从不敢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在谈到柞水至山阳项目工程建设时,管理处负责人如是说。柞水至山阳建设管理处在成立之初,就制定细化了《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原材料管理办法》等7大类189项管理制度,建立了完善的质量制度管理体系。建设期间,扎实推行“五化”管理,通过优化工程设计、加强原材料源头管理、强化监理过程监控等举措,消除各项质量隐患,强化施工质量。
项目开展科技创新,推进智慧高速建设,破解建设难题。推广应用预制梁机器人养生、隧道管理定位实时监控系统等20余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在全省交通领域率先引入BIM+GIS多维可视化技术,融合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在交通工程建设中实现了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的可视化信息管理。
正是靠着这一系列严格的质量管理,柞水至山阳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准。厅质监站对该项目建设质量进行抽检,综合指标合格率95.8%,关键指标合格率99.1%,各项指标均达到省交通运输厅和省交通集团下达的质量目标要求。
小康路:引领脱贫攻坚
前不久,2018年国家级贫困县名单公布,位于陕南山区的柞水、山阳两县仍然没有甩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哪个老百姓不想让自己富裕起来呢?”商洛市山阳县户家垣镇经营土特产品的刘老板说,“我们靠山吃山,大山给我们出产了木耳、香菇、核桃、板栗、猕猴桃这样的农产品,却也把我们困在了山里。交通不方便,吸引不来客商,许多农产品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白白烂掉。”他整天盼着从镇子边穿过的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尽快通车,到那时,外地客商和游客就会络绎不绝地光顾他的门店。
诚然,这条高速公路通车后,将实现包茂高速和福银高速在商洛地区的横向连接,在秦岭南麓开辟出一条横向大通道,不但对促进陕南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对加快陕南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即使在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建设期间,路线两端的柞水县小岭工业区和山阳县工业区,在经济上就已经受益良多了。此外,管理处还依托项目建设,相继投资2800万元,修建便民桥32座、便民路14公里、改移河道及河堤恢复6公里,造福一方百姓。
环保路:留住绿水青山
柞水至山阳建设项目所经路线植被茂密,但整体生态较为脆弱,而且还横贯南水北调上游的主要水源补给地。管理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无小事,想方设法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管理处专门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聘请环保监理单位对环保工作进行把关。要求所有施工营地必须建设三级沉淀池、油水分离池、洗车台,对施工废水进行严格处理后,用于场区和沿线道路洒水降尘,不得排入沿线河流。对于拌合站及梁场拆除后的场地,及时平整恢复原貌并进行绿化。利用工程弃渣造地400余亩。优化各房建区污水处理设计,确保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完善中水回收用于绿化灌溉。在沿线服务区加油站设置三次油气回收设施,采暖设备选用环保节能的空气能热泵。
为了使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与自然有机融为一体,在公路绿化时,管理处优选引进40余种绿植,并大面积种植大叶女贞等,基本实现了四季常青。强化“连续不断、动中有变”的绿化设计思路,形成了远乔木、中灌木,下边坡坡顶和挖方段碎落台以花卉为主点缀的多层次绿化效果,使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与秦岭山色水乳相融。
旅游路:阅尽秦岭风光
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沿途群山环绕,江水蜿蜒,风景优美,驾车其中就能享受到大自然馈赠的视觉盛宴。笔者驱车对全线进行考察,群山身披绚烂的秋色,雾岚缭绕在溪涧桥畔,醉人的风景令人流连忘返。陕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仅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沿线就遍布着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古栈道、柞水溶洞、凤凰古镇、南观音寺、天竺山、月亮洞、百潭谷等自然风景及名胜景点。忙碌于城市生活的人们渴望融入大自然放松身心,位于秦岭的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不但具备“旅游功能”,也是“天然氧吧”,它还快捷地通往各个旅游景点,行走其中可谓一举三得。
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的建设,是省交通集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促投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决策的具体实践,也是交通部门和商洛市及省级有关部门“合力办交通”结出的丰硕成果。期盼着它正式通车运营,造福广大陕南人民,让他们早日迈上幸福的康庄大道!
秦岭腹地筑坦途
----------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巡礼
新闻作者:文 / 刘峰 蔡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