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期 第173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11-30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0日 星期日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定边盐马古道
新闻作者: 文/图 郭少言 袁立忠

汉地盐与茶为游牧民族生活所必需,官府以之交换牧区良马,所形成的运输路线被称为“盐马古道”、“茶马古道”。盐马交易繁荣了蒙汉贸易,息止边患,又为中原王朝储备了战马军需物资,可谓盐茶换和平。
定边,拥有陕甘宁蒙四省区最为集中的天然盐湖――花马盐池,古称盐州,以产盐、销盐为经济支柱。盐池为陕甘宁边区经济所仰仗,三五九旅打盐生产自救、换取物资的故事广为流传。
作为四省交界的定边,是天然交通枢纽,盐的运输四通八达。向西北,走官道趋宁夏盐池到灵武、银川;向北,走周台子乡赴鄂尔多斯到包头;向东,走东大路的砖井、安边、宁条梁、靖边到榆林;还有经内蒙毛乌素沙漠东进榆林北上包头的民间马路,从东向西依次排列为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五马路;向南,赴吴起、志丹、延安、清涧一十五州县;向西南,翻青山进入甘肃固原,或借道凤翔走栈道达汉中,与陕甘茶马古道相连接。
东大路上的宁条梁镇(今梁镇)曾经繁华一时,有“驮不完的宁条梁,填不满的安边城”之说。我在2013年走访定边盐马古道时,在梁镇老供销社见到张生堂老人,他说他父亲的爷爷道光年间从山西来到宁条梁做学徒,光绪年间开了“泰和居”商号,就是这间供销社的前身。这位晋商后裔对祖上的事业兴致勃勃,多年来孜孜不倦地研究家族和地方历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民间历史学者。这是他讲给我的许多故事中的一个:“杨虎城将军驻军宁条梁的时候,带领军队和群众从宁夏抢回了盐池,使群众不再为吃盐交高额税费。”可以看到当时陕西宁夏两省为争夺盐湖勾心斗角、兵戎相见。如今在地图上看,宁夏有个盐池县,却空有其名没有盐池了,花马盐池在今天陕西定边县境内。这个怪现象就是当年斗争的结果。
现有国道之前,这些道路几乎都是马帮、驼队、脚夫长年踩踏形成。由于地理的、战乱的、政治的变动,路线不断更改,飘忽不定,时而沿边墙(长城)而行,时而深入沙漠,时而循迹草原。陕、甘、宁、蒙四省的商贸往来、人口迁徙,创造了这些道路,并连接成网、四通八达。路上的跋涉、家的期待成为盐马古道上人们的生活方式。走西口,谈恋爱,经商,参军,逃荒……都是发生在路上的故事。无论是明朝边患危急的时代,清代满蒙一家商贸繁荣,清末民国战乱从生,及至新中国切断自由贸易链条,荒年谋生的人口流动,这些道路从来都没有中断过。那些古老的脚印与车辙、繁荣与衰落、执著地坚守、顽强地求生……融入声声驼铃,消逝在历史的深处。
以定边为中心辐射的盐马古道成为今天陕北路网的基础,如今的国道307、国道210以及G20青银高速靖(边)王(圈梁)段、G65包茂高速榆林段定(边)汉(中)线吴(起)定(边)段正是由盐马古道网络发展而来。刚通车不久的吴定高速是盐马古道向南辐射与陕甘茶马古道相连接的路段。现代化交通传承着古老商道上哒哒蹄声寄托的对富裕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那始终难忘的乡情。当我们驱车行驶在今天的公路上,正是踏着历史的脊梁前行。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