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期 第173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12-04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好的家风 受益一生
新闻作者:■ 宋叶飞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它的家风。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怎样看待家庭、家教和家风,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有着专门的论述。比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等。认真阅读、品味这些论述。不仅深感习近平总书记的远见卓识和真知灼见,而且也深感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全党和全社会都要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问题的深刻含义和良苦用心。
好的家风,就如同一盏指路的明灯,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好的家风,亦可以塑造优秀的人生。古往今来,那些钟灵毓秀的人才,无不由内而外散发着良好品质和高尚人格的魅力和气质。而这一魅力和气质,进而影响着身边的家人,亲友,形成了最早的“个人崇拜”,于是就有了“家风”的形成。历史上,春秋战国事期的曾益杀彘教子的守信家风,北宋时期的苏氏三父子传承的是艺术家风,南宋时期的岳母刺字传承的是爱国忠国家风,包括清朝时期的曾国藩,他那洋洋洒洒达百余字的《曾国藩家书》,更是将家风实践到爱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傅雷家书》中说更是说到“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这些妇孺皆知的良好品行风尚也逐渐成为国人的尊崇之风。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大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礼义仁智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的家风也因为家庭背景不同,而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或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或勤奋聚业,讲究节约精打细算……而在我小的时候,父母就一直教导我,要做一个“孝老亲善,”的人。他们是这么教导我的,也是这么做的。每每出行,遇到的乡邻,父母都是主动打招呼问好,并教导我也要主动向长辈问好。与邻里相处,也是和善待人,遇有利益争分,总是主动谦让,宁愿自己吃点亏,也从不和别人起争执。当时年少的我,并不理解父母为何这般做,甚至因为害羞,觉得他们此举有些繁琐,甚至懦弱,很多时候不愿和他们一同外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加,慢慢理解了父母亲的用心良苦。外公外婆年迈多病的那几年,父母亲用他们并不多的学识,以身作则,为我展现了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孝老亲善”四个字。每日里端茶倒水,按时按晌做好饭菜,根据老人爱好时常变换口味,有了头疼脑热及时就医,任劳任怨,没有怨言。这一幕幕深深影响了我,也改变了我,慢慢懂得了“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意义,遇到村邻,也不那么羞涩,主动热情问好。如今,我也成为人父,也在遵循着父母的传统,教导年幼的儿子,遇到村邻,也引导着他主动问好。
如今,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家庭,他们日益成规的家风,也成为身边的人们津津乐道的好品质。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要以身作则,以德治家,为子女树立良好的家风。好的家风,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的家风,是镌刻在每个人心中的人生信条,亦是我们说在嘴上的誓言,看在别人眼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的家风,让我们受益一生。 (作者系西禹公司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