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6期 第173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12-18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第四版 < 上一版   
汉川高速 伴我成长
新闻作者: ■ 康 强

我的家乡四面环山,也是我省为数不多至今未通高速的县,在高中毕业前我几乎没有离开过这里,对于外面世界的认知仅仅来源于书本和电视,所以在填写志愿的时候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去远方上学,我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我爸的执意下我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仅仅是因为他认为毕业后好找工作,就这样我踏上了前往湖南的求学之路。
记得在开学新生自我介绍时,一轮介绍后唯独只有我说出“大家好,我来自于陕西……”,之后才知道整个土木系也仅仅只有四个陕西老乡,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也意味着全新的开始。转瞬间,四年大学时光过去了,虽然课程没有落下过,但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确浪费了很多时间,错过了很多改变自己的机会,可人生是条单行的道路,错过了,就过了。
毕业后也印证了我爸那句好找工作的话,那年我们同学五人顺利进入中铁十七局工作,经过短时间培训后被发配到全国各地,其中两人去了福建、一人去了山西、一人去了上海,而我回到了家乡陕西,在西安度过了十几天的岗前培训后我被派往安康十天项目七标段,从此我与高速公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信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时光几乎都是在学生时代,我也一样,但我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却是在施工单位度过的这一年,在做技术员的一年里,真的很苦!那一年,是在无数个寒冷的晚上,在无数个灌桩的夜晚,在数不清的夜班后独自顶着满天繁星,身批军大衣翻山越岭步行回项目部的脚步中度过的,现在偶尔同学还调侃我是七标段的科比,因为我知道石泉凌晨四点天空的样子。夜晚的石泉繁星点点,我望着天空却怎么也看不见属于我的那颗。
迷茫应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吧,不过现在回想起那一年,就像喝了一杯咖啡,入口微苦,细细品味却很甜,在那一年我收获了很多书本之外的经验知识,收获了很多同甘共苦的友谊,最重要的是收获了今后我对于幸福的认知。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总是很累的,你现在不累,以后就会更累;你流过多少泪,就有多少笑容在等待你”。
一年之后,赶上国家投资四万亿的政策,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宝汉高速建设队伍的一员,那一年我与汉川高速结了缘,同样是高速公路项目,工作方式方法却大不相同,要从承包人的角色转变为业主的角色进行管理和思考,这无疑又是一次挑战。面对全新的开始,我兴奋而紧张,但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我始终记得父母在我刚参加工作送我去车站分别时的叮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工作,好好干,别惹事”。领导常说我们是幸运的,赶上了好时候,在汉川项目能完整的见证这条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的各个阶段。的确,从办理前期的各种手续开始到设计院的埋桩放线;从与沿线老百姓一起清点界桩、登记地面附着物到施工单位进场交桩和搞临建;从一根根桩基钻孔灌注到一片片箱梁安装到位,从水稻田、烂泥地里面的清淤到黑色路面的铺筑,从进洞方案的反复研讨再到隧道的顺利贯通,五年的时光转瞬即逝,2015年9月2日,汉川高速石门至喜神坝段顺利建成通车,这条汉中百姓热烈期盼的高速公路终于局部通车了,而我又一次走到了分叉路口。
由建设转入运营,在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里,面对全新的挑战,必须静下心来将之前的一切都“归零”,需要保持一个空杯心态重新学习,但无论环境怎么变,我始终牢记父母的那句教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工作,好好干,别惹事”。曾在建设阶段去十天高速交流学习,路过当年还是技术员时战斗过的地方,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同时心里也百感交集。如今,作为运营管理者再次走在曾参与全过程建设的汉川路上,这种感情更加浓烈。这条路的一草一木、一方混凝土,满满都是回忆。你在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看你。我见证了汉川的成长,汉川也见证了我的成长,在这几年里完成了身份的转变,在建设时我收获了爱情,在运营时又完成了身为人父的角色转变,人生两个重要的节点都烙有汉川的印记,如今身为高速公路养护人员,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把这条路养管好。
从弱冠之年到三十而立,如今的我明白了无论从事什么行业,身处何种职位,都应该过好每一天的生活,追求平凡而不甘于平凡,永远都不要做负能量的传播者,人生的意义深深蕴含于平凡的生活中,无论今天过得怎样,明天的太阳照样会照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同样会开始我们看似平淡却多姿多彩的生活。 (作者系汉川分公司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