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8期 第173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12-25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浅谈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新闻作者: 文 / 李 娜

改革开放四十年,交通运输行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得到长足发展。做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基层工作人员,笔者多年来在精神文明建设岗位上收获了一些心得体会。笔者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认真总结,科学探索经验,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紧密结合,在创新创造上动脑筋,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努力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日常运营管理工作。
创建积极完善的工作机制。笔者认为,做好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一盘棋”思想,运营企业要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宣传部门牵头抓,文明办专职抓,其他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同时,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坚持条块结合,将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准、任务、要求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形成重担众人挑、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的工作局面。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绩纳入干部选拔任用和绩效考核,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做贡献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开展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人员,面临的状况不仅是工作内容繁锁,且对个人的理论和业务水平要求很高。笔者认为,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首先要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近年来,笔者所在的西安绕城分公司,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之中的活动,举办“道德讲堂”“讲文明 树新风”等主题活动,广泛宣传学习先进典型树立文明理念,规范自身行为的正能量;以“优秀家风家训”为主题传承良好家风家训,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培育了分公司文明的土壤,提升了文明交通新风尚。
充分运用新型媒体平台。进入新时代以来,“服务规范、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群众满意”已经成为高速公路行业文明建设的标准。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应该坚持守土有责、负责、尽责,强化舆论阵地建设。要积极发挥网络、电视、报纸、刊物等传媒工具,不断扩大影响力,为文化品牌创建工作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例如在陕西交通运输厅以优化交通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路、文明收费站、文明服务区、文明治超站创建;打造收费系统“微笑服务”、公路养护“三化”、交通服务热线“12122”和高速公路服务区“温馨驿站”服务品牌活动中,既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使广大员工了解高速公路行业路线方针、政策,企业改革举措等,进一步动员员工为企业发展攻坚克难,又大力宣传了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弘扬事迹、典型引路。让人们对高速公路企业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也对高速公路高效的服务质量有了全新的解读。因此,要积极探索“微学习”“微党课”“微宣讲”等新的学习方法,坚持开展“道德讲堂”“诵读经典”等学习平台。
丰富载体树立先进典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就是要以人为核心,以信任、尊重、关心职工为宗旨,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提升职工幸福指数,调动职工参与行业或重大问题的民主决策。“为此,西安绕城分公司积极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例如“青年文明号”“志愿服务活动”“最美路姐”“学雷锋岗位示范点和学雷锋标兵”、征费路政技能比武等活动,树立了一批又一批高速公路行业先进单位和个人,展示了行业精神,职工队伍中培养和涌现出劳动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优秀党员等先进模范人物,是行业榜样和骄傲,对加强高速公路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精神楷模。因此,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要重视人才,建立培养、任用、激励人才机制,树立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发动群众搞好文化建设。由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大部分的职工都分布在一线岗位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宗旨、信念等,要得到全体职工的认可,就必须推进到广大职工的日常工作中,让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能深切体会到良好交通文化氛围,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以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增强活动吸引力和凝聚力。近年来,西安绕城分公司通过举办职工文艺联欢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职工书画展、摄影展览、职工运动会等多形式的文化宣传娱乐活动,培养和激发健康、向上的美好感情,陶冶情操,热爱本职,让文化建设的行为方式转化为实在的工作效能。精神文明建设是群体文化建设,只有依靠职工、发动职工,才能使其健康发展,所以要注重职工自身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和需要。同时,笔者在工作中也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形式,以高速交通生活为创作依据,牢记文艺工作者的文化担当、文化责任和文化追求,坚守艺术理想、艺术良知,坚持文艺为企业为职工服务的宗旨,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领文明新风尚。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