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期 第175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02-19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09月21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正月十五照毛贼
新闻作者:文 / 卢海娟


元宵节将至,南方该是花灯璀璨,热闹非凡吧?在长白山脚下,几乎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会下雪,民间有句俗话,说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即使过了雨水,我们这里也并不会下雨,不会露出一点春的信息,仍然是冰雪覆盖,仍然是地冻天寒。
元宵佳节,灯还是有的。近几年,县城的广场上总会适时安置各种花灯,每个灯都做得像半间房子那么大,富丽堂皇的。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是从来不肯把这些物件当做灯来看的,灯就该有灯的样子,灯就该是玲珑精致的,可以提着,或是挂在檐下,照亮一小块地盘,我心中的灯,该是小巧的,或圆或方,或是五角六角的,也可以是走马灯、贴了流苏的宫灯。走马灯上会有戏曲里的人物,唐僧师徒或是红楼梦里的美人。宫灯上则写一条谜语,要走近了在烛光的映衬下细细看过之后才念得出来。于拥挤的人群中,忽然邂逅了另一个看灯或是猜谜的人,不约而同说出灯上的人物或是谜语的答案,这是多么有趣的事啊。
那么从前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呢?那时候生活艰辛,日子苦寒,我奶奶就常常唠叨:年节好过,平常日子难过。平常日子顺顺当当,就是收成好些,身体健康,不遭毛贼,不遇磨难,平平安安――正月十五的重要使命,便是通过各种仪式保证新的一年里不遭贼,不得病。
在乡下,灯都是自己扎的,用高粱秆,杏条棍。杏条棍削成木钉,把高粱秆连接成各种形状:通常是长方体、正文体、五角星形、六角形,糊上纸,便做成了纸灯笼。后来有了罐头瓶子,在瓶口拴了绳儿,瓶底粘一根小蜡烛,用棍子提着,也成了简易灯笼。
奶奶说,正月十五照毛贼,只要是灯笼照过的地方,就不会遭贼。奶奶吩咐我们提着灯笼到处照:牛棚要照照,猪圈要照照,鸡架鸭架也要照照,偷牛偷猪的人不多,不过倘若被偷那可不是玩的,那是乡下人所有的家产,是命根子呀。所以苞米仓子要照照,犄角旮旯都要照照,连前后园子也要照照,偷苞米偷豆角――偷粮偷菜没什么,怕的是被贼祸害了。
不但要照,还要敲铜盘,敲铁锅盖,敲得像是搭了戏台,哐啷啷响个不停,一边照,一边敲,一边念:照毛贼,照毛贼,所照之处不招贼。因为怕贼,孩子们恪守着传统,连厕所都要照一照、敲一敲。
这都不是重要地方,重要的是家宅,这是家里主要人物的工作。天一黑,母亲就点了蜡烛,窗台上,磨盘上,水缸沿,磨道后,牛棚前,猪圈门口,鸡架鸭架前,苞米仓子门前……只有“长照”才能“久安”――这一晚容不得一点黑暗,这一晚要让小毛贼没有遁形之处。
男人要放路灯,要放爆竹烟花,从房门口开始,柴草灰拌煤油,一堆挨着一堆,一直送到大路上,要把坏运气送走;爆竹也要在屋子里点燃,用一根棍子挑着,一边噼里啪啦地响着,一边跑到村路上去,这样,就把小贼、小人还有坏运气全都崩出去了。正月十五闹花灯,灯神下界,自然要保一方百姓平安。而这个“照”,自然也是借“灯神”之威,用灯光照四方,驱妖赶毛贼。
如今,毛贼是没有了,到处都是摄像头,小毛贼也失业了,老人们念念不忘的老规矩,也终究要变成往事,成为笑谈。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