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期 第175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02-22 星期五
今天是:2024年09月21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从棣花,经商镇,抵达丹凤县城
新闻作者:■ 商子雍


棣花镇和商镇,都在丹凤县治下,文章题目所展示的,是近40年前,我步行和骑自行车走过的一段路程。
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西安的一家文学月刊当小说编辑的我,应邀去商洛讲课,同行的还有也是这家刊物小说编辑的贾平凹。讲课结束后,平凹要回老家棣花镇探望父母,还要去丹凤县城与夫人团聚,而我,也想乘机看一看赫赫有名的丹凤花庙(即旧时的船帮会馆)、亲近一下据说有七八十年历史的丹凤葡萄酒,于是,由平凹出面找了一辆车,把我们俩、还有商洛当地的文化人何丹萌,从商县(就是现在的商州区)送到了棣花镇。
在平凹家住了一夜,第二天动身去丹凤县城时,却面临着无车可坐的窘境。好在贾、何二位年轻力壮,我呢,尽管年近不惑,但在体力、特别是在精神上,也自感尚余勇可贾。不就是15公里的路程吗?走!迈开双脚,我们三个朝着丹凤县城进发。在这以前,已经很多年不曾这样走路了,此后,也再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堪称空前绝后的跋涉。那一天,三个人不紧不慢地走,平凹和丹萌绘声绘色地讲述丹凤的风土人情、轶闻趣事,我呢,则听得津津有味。一个多小时以后,抵达商镇,15公里的路程,已经走了一半。
记不清是平凹还是丹萌忽然发话:“张某某(按:丹凤县的一位文化人,名字记不清了,抱歉)不是在商镇吗?找他借几辆自行车!”此言深得吾心矣!看来,毕竟是久坐办公室的文化人,徒步行走不是我们三个的强项。于是,下来的一段路程,就可以轻松愉快地骑车前行了。快到县城时,有一段长长的大坡,我们以极高的速度一路冲下来,这种颇有几分狂放的做派,至今忆起,仍让人心旷神怡!
在丹凤县城,如愿游览了花庙、参观了葡萄酒厂,高高兴兴地返回西安。途中,和长途客车上邻座的一位丹凤人闲谈,得知当地最早酿造的葡萄酒,是出自一位意大利传教士之手。竟然有这样的稀罕事,赶忙进一步打问,遗憾的是,这位丹凤朋友说不出更多的内容。回到西安以后,找人问、找书查,也一直不得要领。直到进入互联网时代,凭借现代科学技术的助力,这件稀罕事的来龙去脉,才终于被我大体知晓。
鸦片战争以后,闭关锁国数百年、严重阻障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大清王朝,迫不得已将国门打开,西方文明开始逐渐传入中国,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00年,一位出生在意大利米兰、名叫安森曼的传教士,来到了秦岭深处的丹凤县。有意思的是,这位传教士的另一个身份,是安森曼葡萄酒酿造世家第12代传承人。更有意思的是,在丹凤,不但有着在高海拔坡地自由生长的野生葡萄,而且还有经过多年栽培、优化,曾经是中国独有品种的龙眼葡萄;并且,这里的气候、土壤、水,又特别适合葡萄酒的酿造。从1900年到1911年,这十几年间,安森曼在丹凤传教的业绩如何,现在好像已经不被人们说起,但1911年,此人创建的丹凤葡萄酒酿酒公司问世,却肯定会在丹凤的史册上被醒目记载。因为,从那时起,果香浓郁、酸甜适口的丹凤葡萄酒,便流淌百年,直到如今;这可是一件造福丹凤百姓的大事啊!
粗略地知道了丹凤葡萄酒的前世今生以后,再和这宝石红色的美妙液体亲近,在享受它饱满、悠长的醇香之外,也分明感受到厚重、神秘的沧桑,再访丹凤葡萄酒的愿望,遂强烈地在心中升腾!让人高兴的是,前不久,接到了参加2018丹凤葡萄酒文化节开幕式暨高峰论坛的邀请,当然会欣然前往。乘车至棣花镇,我对老伴儿说:当年,就是从这里,我开始步行去丹凤县城;复至商镇,我又告诉她:从这里,我们开始骑自行车啦!沿着同样的路线,采用不同的行走方式,享用不同等级的道路,我再访果香浓郁、回味悠长的丹凤葡萄酒,真是不亦快哉!
车至丹凤县城,入住酒店以后,在四周溜达,与葡萄酒有关的大幅标示举目可见,其中不乏“百年传奇”、“百年传承”之类的字眼。我不禁慨叹:不是所有的山区,都生长着品质优良的葡萄,不是所有生长好葡萄的地方,同时也具备酿造优质葡萄酒的生态环境,不是所有拥有以上两项优势的地方,都会在100年前,和一位具备酿酒师资格的意大利传教士不期而遇。这么一想,丹凤葡萄酒能够拥有上百年的光荣历史,就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必然。有人曾说,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特殊资源,都是上苍对这个地方老百姓的一种补偿,丹凤不就是如此吗?这里山高路远,社会相对封闭,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民众生活相对贫困,而由优良的葡萄、良好的酿酒环境、杰出的意大利酿酒师组成的特殊资源,就是上苍给丹凤人的一种补偿。但关键是,这里的父老乡亲不曾辜负上苍的厚爱,他们接受、并努力延续、发展了外来的葡萄酒文明,用以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前面我说到,丹凤葡萄酒能够拥有上百年的光荣历史,也是一种必然,原因就在于此!
更让人高兴的是,如今在丹凤,生活着一名叫马特・安森曼的葡萄酒酿造师,他是意大利米兰安森曼葡萄酒酿造世家第19代传承人。在2018丹凤葡萄酒文化节的高峰论坛上,我和这位年轻的意大利酿酒师同台论道。马特・安森曼表示,他之所以要追随祖辈的脚印,不远万里来到丹凤,目的就是续写自己家族的一段光荣历史。是啊,人类文化的发展进步,无一例外地是遵循着如下西谚所展示的规律:“一颗石子在磨光另一颗石子的同时,也磨光了自己。”丹凤葡萄酒的诞生和百年历史,正是不同民族的文化经过磨合、碰撞、融汇所获得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携手发展、实现共赢的范例!祝福丹凤葡萄酒,祝福丹凤!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