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期 第176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03-26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09月21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情系棣花古镇
新闻作者:■ 傅占良


多次因公或因私路过棣花古镇,都没有停下来多看一眼,怕自己心中的童年盛景就此泯灭,又怕自己已经与故土格格不入了!恰逢今年在老家过年,每日望着远处的青砖碧瓦,心中却又有了“近乡情更怯”的感觉。妻女知我心意,邀我前去散心,思索再三,还是决定一同前往,决心要将失去的记忆重新寻找回来!
行至棣花,随见大门口立于四口大石鼓,鼓身高约一丈,宽约三尺,上书棣花古镇,红色的鼓身与春节的气氛交相辉映,鼓下众人亚肩叠背,好不热闹。细想二十多年前此地景象,不觉悠然一笑,拉紧女儿的手,朝着景区走去。
二十多年前,棣花人口较少,以二郎庙为中心,北面为村庄,南面为田地,丹江经此地流过,利于灌溉,因此便成了少有的富饶之地。儿时与同伴经常结伴游玩于此地,或是采点莲蓬,捡点地软,或是天热的时候去州河扎个猛子,多少的记忆都留在了这里。而现在,青石板路面、仿古建筑,门庭上的红灯笼,幽深而宁静的院落,置身于此,给人以穿越般的感觉。那二郎庙还在,庙顶的琉璃瓦依旧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庙前的魁星楼依然像儿时那样高大。但连片的荷塘却将我的记忆慢慢淡化。冬日的水面,枯荷仿佛与水面融为了一体。曾经的冬日,这里连片的小麦一望无际,蓬勃的翠绿在百草凋零的冬天给了大地无限生机。而现在,水中的枯荷却把人们带到了另外一种景象,我的记忆还在吗?
站在青砖铺就的小道上,眼前浮现着白居易曾经三过棣花、宋金在此议和的各番景象,感受着商於古道上重要的“棣花驿”的古镇风情。我确定我的记忆还在,历史构造了人类的灵魂,同时也创造了一个独属于棣花别具一格的文化历史,宋金街金刀铁马征战时期的画面重现,鼓声似乎才刚刚响起;白居易的“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花”的诗句好像说的就是昨夜的“棣花驿”。走在青石板上,踩踏着它一如既往的繁华与古朴,想象着它二十多年来的变化,感受着它一千多年前的魅力,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谁能不因为见证历史的变迁而感到骄傲那?
走过宋金街,信步走向“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上了石阶,一面照壁映在眼前,这是面仿铜壁面,画面右边贾老师穿长衫座于书桌前,左手夹烟,右手握笔,作沉思状。馆内大多是贾老师的历年的文学作品和他童年、少年、青年时曾用过的生活物品。读过贾老师不少作品,总觉得他的文章写的是实实在在的家乡,倍感亲切。二十多年前路过此地,贾家庭院古朴简单,那时贾老师尚未成名,其父母皆为地地道道农民且热情好客,院前种植瓜果蔬菜,路过之人停留,总是会摘上一两个黄瓜或柿子塞到手里,而今老人已作古,但好客的家风依然传承。贾家的院落也变成了提有“平凹之家”的四合院,院子虽说不是原生态住处,但却是在原有地盘上重新修建,依旧保持着普通农家院的风格。往事如烟,物是人非,四合院上房放置着贾父贾母的遗像,望着相框中的黑白照片,老人沟壑丛生的脸庞依旧感到亲切。作为商洛乃至整个陕西的人文名片,孝道的传承在此展现的淋漓尽致,香炉中燃尽的香蒂,启示着来者遵从孝道,启迪和激励着后人。
今天的棣花古镇,已经成为全国AAAA级景区,迎接着八方来客,棣花古镇的明天也终将愈来愈好,这里生活的人民也将愈来愈好!作为商於古道上最著名的驿站,棣花古镇正在向大家展示着他独有的文化。我站在古镇街头,思想却又回到了儿时在二郎庙下同玩伴下石子棋的场景,儿时的记忆犹如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虽然回不去了,但棣花古镇的明天却就在眼前,触手可及。
 (作者供职于商界分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