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期 第177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04-30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09月21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交界村,我的故乡,我的路
新闻作者:文 / 王 斌


人生长河中,故乡是每一个人永久的记忆。故乡无论是贫穷的、美好的或者落后而古老的,都是心底一片温暖的阳光。和很多人不同的是,他们的故乡一去不复返,消失在岁月无奈而深沉的叹息中,而我却能亲身感受故乡的点点滴滴。
1978年我7岁,故乡在陇县和千阳县的交界,所以叫交界村。小小的村子靠北朝南,住着30几户人家,100多口人。农舍是陈旧古老的土坯房。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村子鸡犬相闻,春种秋收。村子小,住户集中,村里交通也算便利。靠北有一个几米高、200平米的土崖,崖边长着几棵瘦高的老槐树。我的家就在土崖上。每个周末的傍晚,我会在那个高高的土崖上遥望县城上班的爸爸回家。因为爸爸的几颗水果糖足以让我成为村里的孩子王。
那时候村边的公路只有四五米宽,凹凹凸凸的路面布满青石子。我不知道那条公路来自何方,通向哪里,有多长多远,怎么建成,只知道每天在路上看到两头尖尖油光铮亮的小汽车时,我和小伙伴们就欢呼雀跃。对于那条公路最初的了解,是那一年哥哥姐姐放暑假时,爸爸带我们一起砸石头挣学费。由废弃三角带加工而成的环形装石器,把大如碗状的青石套住,然后放在铁砧上用铁锤砸成大如核桃的小石块或者更小的砾石,最终铺在村边的公路上。
两年后,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多了起来,小车已不是稀罕物。我们一家人顺着那条公路一直向西,搬进了陇县城。这时我才注意到,那条路不知何时变成了柏油路,又平又光,还宽了一些。之后,十多年的求学生涯让我淡忘了故乡,淡忘了故乡的公路。但做为一名公路子弟,公路注定与我有缘。1991年,20岁的我分到陇县公路段的窑场道班(交界村的邻村)。那一年,我深深感受了公路人的辛劳,也知道故乡这段柏油公路属于省道S212的一段,省三级公路标准,是宝鸡市通往甘肃的省道。儿时砂石路的神秘已不再有,我看到的是故乡的公路由最初的幼嫩孩童变成英俊少年。那时的交界村变化不大。儿时的伙伴已变得生疏,一座座土坯房又土气了一些,土崖上爸爸当初卖掉的三间老屋和那几棵高高耸立的老槐树更加沧桑。
1998年,宝鸡市公路局对陇县城以东的公路加宽改造。离开窑场道班七年的我有幸被聘为技术员。于是,27岁的我又一次走进故乡,也最终和全体工程人员、故乡的村民,把那段公路改造成为省二级公路。
2004年初,故乡的公路成为省公路局“养护示范路”样板工程中的一段。我们在升级路面路基工作的同时,狠抓绿化工作。先是把路边的空闲地方整平、挖低、填换新土,种上草籽。然后在局部路段修建了花坛和小花园,移植草坪。种植了三叶草、金叶女贞、万寿菊、洒金柏,雪松、火炬树等绿色苗木和开花苗木,打造“畅、洁、绿、美”的公路交通环镜。2006年,我们的绿化工程开花结果。进入5月份,这段路春意盎然,生机无限。7月以后更是花树头顶看,绿色伴人行。几处花坛争艳丽,几簇花香醉路人。抖去上世纪的古老尘埃,脱胎换骨之间,故乡这段路已是宝鸡地区最好的省道之一。2008年,陇县政府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公路沿线修建了红砖绿瓦的小康村,筑起了雪白的隔离墙。我们陇县公路段抓住有利时机,又对县城以东路段贯彻实施“精细化”管养策略,使这一段路成为西上甘肃、东下宝鸡的一条路况优良、绿色宜人的花园式公路。也就是这一年我惊异地发现,故乡家家户户的土坯房都变成了砖混大瓦房,有几家盖起了二层小洋楼。农用车、摩托车已经普及全村。有人搞起了货运。
2012年,在宝鸡公路局“美丽公路”建设工作指示下,我们全段60余名干部职工在故乡这段路上掀起新一轮大干热潮。在路边视线可及范围内点种黑麦草;空闲处洒植波斯菊;充分利用路边的高、低边坡栽植胶东卫矛;选择客流量大的路段修建风雨亭;搜寻适宜路段补植开花苗木。全力维护前些年“养护示范路”绿化工作成果。经过几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工作,故乡公路已是“丽鸟争鸣林荫道,菊花园里笑路人”。绿色、环保、低碳的现代化美丽公路全方位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2018年,冥冥之中天意安排,已到知天命之年的我又一次走进故乡,这时才发现家乡公路的靓丽达到了极致。
相公山45K处是我引以为豪的责任路段。八渡桥头,一块“和谐共生”的公路文化巨石坐南朝北,对面是一个大花园。每逢春夏,一行行绿篱S形横贯东西;葱绿的三叶草长势正旺;刺玫花、月季怒放争春;串串红鲜艳欲滴;简约时尚的爱心风雨亭伫立在路边。东行一公里,便到了绿色家园,金叶女贞、万寿菊、雪松等高高低低的苗木互相映衬。山脚植几簇翠竹,中间聚一处假山。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亮点,把枯躁的行路心情变成欣赏美景的喜悦。47K+200至48K是我们道班管辖的最美丽的路段,线型顺适,视野开阔。每逢金秋九月,头顶是蓝天白云,和煦秋阳,红色、黄色的火炬树点缀着众多绿色树冠,树下是修剪齐整的绿篱排列公路两侧,一块块、一条条如受检的绿色方阵。黑色路面上是醒目的黄色分道线。这段公路成为陇县境内美丽公路的标志,被摄影爱好者屡屡拍摄。
我的故乡交界村因政府规划早已被夷为平地。虽有浓浓的乡思挥之不去,但我却为故乡高兴,乡亲们搬迁到500米外的窑场村地段。每家都是别墅式二层小楼,青砖灰瓦,独门独院,阳光充足,空气清新。门前花坛里花卉争艳,绿色映春,与公路边婆娑的垂柳、延绵的绿篱浑然天成。村子中心有一个数百平米的广场,光洁如洗的灰色地板砖铺面,飞檐翘角的凉亭正对公路。每到夏日傍晚,孩童追逐玩耍,老人聊天对奕,大姑娘小媳妇在优美的广场舞音乐中跳出一片欢笑。
我因路记录故乡的变迁,一次又一次感受着温暖与亲切。这是上天对我的恩赐,是一名公路人莫大的荣幸!(作者供职于陇县公路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