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日22时40分许,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刚刚入睡的平利公路管理段段长杨晓康。“报告,S225线K30+800(地名罗家院子)处山体塌方,估计有1000余方,现在交通中断!”“有没有人员伤亡或车辆受损?”“暂时没有。”“好,做好现场安全警示,我带人随后就到。”山体塌方所造成交通中断的重大险情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发生了……
抢险保畅是公路人的天职,也是公路部门的崇高使命。在险情面前,平利公路管理段机关全体职工空谷传声,多头并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处置突发险情、保障干线公路畅通的战歌。
险情 突如其来
6月初的平利县城,满目苍翠,溪流潺潺,热浪阵阵,而处于S225线K30+800的罗家院子却由于地处高山地段,森林植被覆盖优良,气候凉爽宜人,一周来无大风、无大雨,怎么会发生山体塌方呢?杨晓康一行五人带着疑问随着滚滚向前的车轮,顶着茫茫夜色,风驰电掣般地赶往险情点。
巨大的山石夹杂着破碎的风化岩和杂草横亘在公路上,占据了整个路面,形成了长约30米高约15米的塌方体,交通完全中断,这是在车灯的照耀下映入抢险队员眼帘的第一幕。不时跌落的石块冲撞着刚波护栏伴随着左侧河沟哗哗的流水声,进一步证实了险情点处于临崖临砭路段。山体的不稳定,路基安全的不确定,安全作业保障小等因素事实存在,抢险组立即决定采取分别在白果坪道班和广佛道班设立临时交通管制点,及时将阻车信息进行发布,设立好警示标识标牌,道班人员轮流值守,劝阻过往司乘人员就近停车休息的措施,确保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待天亮后全面展开抢险保畅工作,此时距天亮还有5小时。
处险 多方联动
6月4日6时7时许,第一批抢险队员出现在出险点。养护技术、路政管理人员按照各自职责迅速进入角色,现场交通管制、塌方体测量、联系施工机械等各项工作有序展开。7时30分左右,接到协情通报的广佛交警中队民警也达到现场,投入到车辆的停放和疏导工作当中。同时,一台破碎锤、两辆装载机也顺利抵达险情点,抢险组立即按照“先抢便道 主次通行 注重环保”的原则立即展开塌方体的破碎、转运和清理工作。9时许,第二批抢险队员达到现场,凡有车辆拥堵、行人观望、问询情况的点面都闪动着他们忙碌的身影。
“报告段长,塌方体已测量完毕,整个塌方呈圆锥体,占据路面长32米,路面宽度12.5米,高度为12米,总塌方量达48000立方米”“好,请把资料收集好,及时向市局汇报塌方体的实际方量。”“报告段长,现场交通管制已全部到位,可开展各项作业。”“好,通知施工人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要加快进度。”“杨段长,电视台采编人员正在赶往现场,有无新的要求?”“注意行车安全,没有新的要求。”随着各类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在不绝于耳的机械轰鸣声中,坍塌的山石被推送道河床上的临时存放点,处险工作全面进入有序状态。
化险 不辱使命
抢险保畅工作自7时30分启动以来,各参与人员均结合自己岗位实际,克服天气炎热、灰尘厚重和机械噪音大等不利因素,始终如一坚守一线,耐心地答复着相关问询;累了就近休息几分钟,又继续投入战斗;饿了简单扒拉几口盒饭,精神饱满地出现在工作岗位上。随着倾倒山石白烟的不断升起,塌方体也在一点点地消减,参战队员们困倦的面庞逐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震耳欲聋的机械轰鸣和山石摩擦声,在空旷的山谷传得很远。一名过往群众说:“空谷传声,履行的是使命,消除的是顾虑,带来的是希望。公路人辛苦了,你们是好样的!”
11时10分,传来“行人现在可以集中安全通行了!”的消息;11时30分,小型客车和货车开始放行;12时30分,大货车有序放行。随着处险捷报的频传,历经5小时的不间断抢险,平利公路段共清理山石2000余立方米,出动机械车辆10台次,出动抢险队员30余人次,以最短时间抢通通行变道,将阻车时间缩到了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