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期 第178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06-14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做新时代“交通强省”的筑路人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新闻作者:文 / 刘怀亮
5月28日至31日,笔者参加了省交通运输厅在红旗渠干部管理学院组织的交通运输系统领导干部综合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在为期四天的学习培训中,通过现场体验、影音教学及专题讲座等形式,先后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观看了音像片《巍峨山碑-杨贵篇》、音乐舞蹈史诗《走近红旗渠》,并通过聆听专题讲座《红旗渠修建及其历史启示》,深刻感受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特别是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责任担当和人格魅力,带给大家极大震撼,留下深刻印象。
20世纪60年代,杨贵作为林县县委书记,为了解决林县人民吃水难的问题,他不顾自身的艰难处境,认准目标,一抓到底,带领十万人民群众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靠铁锤钢钎,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花了整整10年时间,在太行山脉的在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一条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结束了千百年来林县这片干涸土地的苦难历史,造福了千秋万代的子子孙孙,用自己的无私奉献与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创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红旗渠像一条蓝色飘带缠绕在雄伟的太行山上,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其工程之艰巨,堪称人间奇迹。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习近平总书记也曾作出强调:“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举,红旗渠精神是亿万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人们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奋发有为,砥砺前行。
“交通强省,铁路先行”,作为陕西铁路战线上的一名“筑路工”,笔者将以红旗渠精神为指引,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中通城际、市市通高铁、快速通全国”为目标,以陕西“十三五”提出的着力打造“三网两体系一提高”,建设铁路3500公里,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500公里,基本建成以包西和西康、宝中和宝成、蒙(西)华(中)通道为三纵,以陇海、阳安、黄韩侯、太中银和神朔通道为五横,以西安连接周边省会城市高铁为八辐射,以及关中城际铁路网和西安枢纽环网构成的“三纵五横八辐射一城际”骨架网。在陕西铁路建设的大潮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秉承爱岗敬业的态度、贯彻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踏实肯干的作风、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与党章对标,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把使命记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继续保持和发扬伟大的红旗渠精神,要像杨贵同志那样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要在重压下奋起、在挑战中前行,用勤劳和汗水、责任和担当,践行好“交通强省、铁路先行”的庄严承诺,为建设“三个交通”、发展“三个经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高质量的铁路保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当前,党中央作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战略布局,红旗渠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引领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我们将伟大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系省铁路集团工会主席)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