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期 第178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06-25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秦巴腹地的“安全经”
----------西镇高速公路安全生产工作纪实      
新闻作者:记者 张智勇 通讯员 纪凯文
连绵逶迤的秦巴山,蜿蜒流淌的泾洋河,一排排高耸入云墩柱,一跨跨纵贯山涧的桥梁,建设中的西乡至镇巴高速公路,以“助力脱贫攻坚、建设安全环保路”为目标,坚持多措并举狠抓安全管理,以施工安全保障了项目建设快速有效推进。日前,记者随同省交通工程质监站到西镇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采访安全标准化与防汛工作,并观摩项目开展的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采访中,最让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管理处和参建单位的安全意识和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记者首先来到标准化程度高、建设规模大的中铁十八局XZ-04合同段预制梁板厂,在占地60余亩的厂房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安全生产月大幅标语。在钢筋切割、加工、钢筋绑扎、焊接、混凝土浇筑等各个环节都能看到明显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各种警示标志。正值交接班,走出钢筋棚的钢筋1班将接力棒交到了2班班长小刘的手中,“进入厂区严禁吸烟,检查安全帽、安全手套和安全鞋是否都佩戴正确”“检查好了”“看好身边的工友,出发!”这几句简单的对话凸显了人人讲安全的意识。
像这样的班前交接在西镇项目的工地上随处可见,在登高浇筑的墩柱下、在开挖掘进的隧道口、在箱梁过跨的架桥机前、在挂网锚喷的山坡脚下,只要有施工,就必须进行“班前宣讲、班中检查、班后总结”。这就是西镇项目细化“班组”管理,加强一线作业人员安全责任的具体要求。班组,是施工的最小单元,是项目精细化管理拿捏的重点,班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和效率。西镇项目全面推行班组化建设,以“塑造现代班组、彰显工匠精神”为指导,以坚持管理和技术传承与创新为支撑,以夯实三基工作为抓手,培育和打造一批品质工程创建的专业技术能手、施工标杆班组,经常性学习理论知识培训和外业练功比武,从而提高班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了员工安全、质量意识。
离开XZ-04合同段预制梁板场,沿着蜿蜒曲折的210国道,顺着西乡泾洋河逆流而上,河道中墩柱林立,机械轰鸣,一幅壮观的建设场景。路上古镇管理处副处长陈志弈简单介绍了项目概况:西镇高速公路是陕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18条联络线之一,为汉中市东南部的一条纵贯南北、联系陕川两省的交通运输大通道,路线全长49.6公里,路线沿泾洋河河道布设,穿越30公里无人区,跨越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桥梁37.44公里,占总里程的75.20%,桥隧比例91.5%。建设难度高、环保要求高、安全风险高。“我们这是个典型的‘三高’项目。”陈志弈打趣地说。
首先是建设难度高,项目沿线地质情况复杂,穿越多处溶岩空腔地区,对地质勘察和设计阶段的要求就很高;第二是全线91.5%的桥隧比,且沿着狭窄河道布线,全线绝大多数单位无足够面积的预制梁场,这对2020年建成通车的进度要求也很高。像这样地质复杂,桥隧比大的项目在全省都很难见到。
其次是环保要求高,线路沿线穿越了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午子山旅游风景区和多处自然保护区,这对项目管理者能否真正贯彻国家环保政策和践行习总书记 “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的指示提出了更高要求。
还有就是安全风险高,沿泾洋河河谷布线的西镇高速,不仅要面对20多处山体孤石、危石的威胁,还要时刻提防脚下这条不太宽的泾洋河。你别看现在的泾洋河,烟波浩渺、清澈见底,真等发起水来,那可真叫波涛汹涌、洪水猛兽――去年的“6・18”洪水,将3米多高的便道全部淹没,最高的洪峰整整有6米多高。你说安全风险高不高?
截至目前,项目未出现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多亏我们平时的演练到位、应急响应及时,自项目开工以来,已经组织开展了十几次防汛演练了。”管理处负责人说道。原来,西镇项目在2017年进场以后,就高度重视防汛安全,始终深入贯彻防汛安全大于一切的理念,在生命面前筑牢应急救援防线。通过系统性的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通过经常性的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全员的自救意识和互救能力;通过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让每一个参建者真真正正的意识到防汛安全的重要性,将防汛自救互救观念深入人心;通过加强一线作业队伍的管理,建立工班长负责制,夯实工班长责任,保证了工班长能将工人安全带入工地,安全带出工地;通过建立应急队伍和配足应急物资,经常性的进行救援巡逻,经常性的锻炼救援能力,保证了紧要关头能及时进行救援;多措并举铸造了一座座冲不垮的堡垒,用战胜洪灾的信心挺起了一个个压不弯的脊梁。
沿着纵贯泾洋河的施工便道,记者来到西乡泾洋河特大桥,这是西镇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全省钢板组合梁桥示范工程。线路全长6.05公里,上部采用35米标准跨径钢板-混凝土组合梁,主体钢结构重量为24710吨。记者注意到,高大挺立的两台130顿大型龙门吊正在进行钢梁吊装,基础联两侧大幅安全标语时刻提醒着作业人员注意安全。在龙门吊上的监控摄像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陈副处长解释到:西镇项目在全省率先并深入应用BIM+GIS信息化系统,从施工专项方案的模拟、关键工艺的展示到施工动态监控,处处体现信息化。全线安装18处监控摄像头,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特别是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可以及时了解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和运行状态,检测河道水位变化情况,第一时间发布水情预警。安全体验馆中的灾害应急管理模拟软件,能够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制定避免灾害发生的措施。
沿着便道,横跨黄石板的清水河来到镇巴县境内,中交一公局桥隧工程有限公司XZ-08合同段项目经理刘利军正带着班子成员沿线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生产制度是西镇项目近30项安全管理制度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西镇项目着力推行的安全管理亮点之一。管理处从完善制度入手,明确参建各方安全生产责任,把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日常考核中,达到人人肩头有“担子”,确保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始终将风险装进制度的笼子,规绳矩墨,将安全基础牢牢夯实,这是西镇人一直在坚持,也一直在践行的事。刘利军为记者展示了一件“法宝”――西镇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他告诉记者:“全线管理人员,从项目领导班子到一线施工员,只要有手机就安装了这个隐患排查利器。项目部班子成员在日常带队检查中,只要发现安全隐患,就拿出手机随手拍,问题会实时传达到具体负责的管理人员和作业队,限期整改及时收到回复。”
古镇管理处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建设。在项目全线夯实“隐患既事故”的隐患排查理念。依托互联网,开发西镇项目智慧工地APP管理系统,实时掌握质量安全数据,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重大危险源隐患清单》,对隧道掘进、桥梁架设、高处作业、特种设备、防汛消防等隐患进行深入排查,对风险源进行细致辨识。切实把构建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化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来抓。管理处在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创新不只停留在纸面,更是深入到一线、深入到人心。从沿线走一圈,会发现西镇项目在安全管理创新上下的功夫。例如在全线推广使用高空作业举升车,开辟应急避险平台和逃生路线,规范安全用电和高处作业临边防护措施,针对特种作业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等多种多样,方方面面。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