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期 第178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06-28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在服务区体验茶文化
新闻作者:文 / 图 李 虎


近年来陕西高速集团服务区大力开展提质增效活动,丰富经营业态,推广旅游文化和特色产业,开设了很多陕西地方特产专卖店,其中陕西茶叶很受司乘和游客喜爱。
令广大游客没有想到的是,地处西北的陕西竟然有这么多种类的茶叶,以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深山茗茶,纷纷被摆上服务区的柜台,令人大开眼界。
原来陕西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目前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九,种类较多,品质独特,越来越受到爱茶人士的钟爱。陕西人种茶饮茶历史悠久,法门寺出土的多种唐朝皇家茶具显示,早在1000多年前,饮茶文化在陕西已经兴盛,引领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方向。陕南茶叶很早就是皇家贡品,到宋朝以后,陕西人主导了茶马贸易,真是一部说不完的辉煌历史。
走进三原服务区,有一家装修典雅的专卖店,经销泾阳茯砖茶。包装古香古色,很上档次,游客还可以现场品茶,听茯砖茶的来龙去脉。说起泾阳茯砖茶,已经有好几百年历史,是中国古代唯一在北方生产的名茶。茯砖是泾阳人的发明创造,茶砖便于保存,适合茶马贸易长途运输,味道醇厚,经得住泡,适合游牧民族饮用。尤其是A泡馍,撸烤肉,再喝上茯砖茶,那是相当过瘾。因此泾阳人成为茶马古道的主角,晚清民国,藏区的阿坝甘孜地区的茶叶经销基本都被陕西人掌握,大的商号都是泾阳人开的。泾阳茯砖是一个奇迹,因为茶叶的原料自古都来自于南方,但是制作秘诀只有泾阳人才掌握,茶叶被运到泾阳进行深加工,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制成的砖茶中含有美丽的金花,一种有益菌,这是泾阳茯砖的防伪标志,其它地区制出的都没有这种令人陶醉的金花。因为历史原因,泾阳茯砖茶曾停产几十年,几乎失传。时光翻到21世纪,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复兴泾阳茯砖茶产业,幸亏还有一些老师傅健在,经过反复努力终于恢复成功,天下第一砖重现人间,如今产业十分兴旺,泾渭新区专门打造了茯茶小镇,成为旅游热点。
茯茶专卖店还张贴着一张广告,电视剧《那时花好月正圆》的剧照,孙俪扮演的女主角周莹家就是经营茯砖茶起家的,她是富可敌国的著名秦商。传奇故事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好奇,纷纷来到泾阳探访周莹故居,了解秦商辉煌往事。在周家的墓园中,还长眠着一位国学大师吴宓,他是周莹的侄子,100年前在哈佛大学留学,民国年间清华大学的著名教授。众多的元素增加了泾阳茯砖的文化内涵。在三原服务区,您可以品茶,也可以买茶,更可以回味茯砖往事的味道,是那么醇厚。
翻越秦岭,来到陕南茶叶主产区,一个个飘散着茶香的服务区映入眼帘,提质增效的深入开展,使服务区更具地域文化特色。
天汉水城服务区,位于秦巴山区,植被茂密,周围到处是茶园。清明前夕,我在服务区同事的带领下,来到一处茶园,距离服务区只有3公里,这是一个集旅游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生态茶园。
起伏的山坡上是一层层茶树,在巴山雨雾的滋润下青翠欲滴。登上山顶的亭子,放眼望去,茶园尽收眼底,极具田园情趣。服务区经理张鸿在亭子边的灌木丛中摘下几片尖尖的叶子,放在手中,告诉我这就是毛尖。这太令人惊奇了,十分珍贵的毛尖就在这里,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刚刚采摘到的,颜色如此鲜嫩,品质却又如此顽强,经过了整整一个冬季的蛰伏,终于在春雨中长出尖尖细牙,这也是明前茶的珍贵之处。
服务区员工小屈家住在附近,她家就种植茶叶,自产自销,谈起茶叶她如数家珍。此地属于南郑,周围好几个乡镇都广种茶叶,这是政府大力扶持的精准扶贫项目,茶苗由政府免费发放,并从技术上帮助茶农开拓种植。南郑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因土壤气候的原因,茶叶品质好,等级筛选严格,采摘炒制工艺精细。因采摘季节和茶叶品质的不同,茶叶分为好几个级别,满足不同群体消费。绿茶中最高等级是仙毫,其次是毛尖和翠竹,下来是炒青,物美价廉性价比高。除了绿茶,这里还产红茶和黑砖茶。
小屈还告诉我,附近有一处高山茶园,所产茶叶含有一种特殊微量元素,具有防癌保健作用,很受欢迎。在当地政府带动下,在精准扶贫政策的鼓励下,南郑茶叶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支柱产业,越来越多的茶农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走出茶园,依然沉浸在巴山的空翠之中,满眼的绿色,挥不去的负离子,让人心情舒畅。我想将来随着服务区的高质量发展,旅游文化的紧密结合,会有更多的人来到服务区和周边去体验生态旅游,把亲手采摘、炒制的茶叶带回家。
我们可以到汉中东服务区去寻找紫阳毛尖,到汉阴服务区去品尝凤堰银梭,到勉县和武侯服务区去订制定军茗眉,到西乡服务区去采摘午子仙毫,到汉中服务区和汉中东服务区去探访汉水银梭,到宁强服务区体验雀舌的清香,悠久的茶文化和服务区高质量发展相结合,这将是多么愉快的旅行?
 (作者供职于省高速集团服务分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