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期 第178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07-02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第四版 < 上一版   
风陵渡浮云山游记
新闻作者: ■ 王永涛 孟二宝

浮云山位于风陵渡镇北大约七八里的地方,相传这里有女娲娘娘之陵而出名。在女娲陵东约五十米有卫国公李靖墓,李靖本是雍州三原人,隋末唐初杰出的军事家,一生智谋忠义,骁勇善战,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为唐朝平定西北外侮的突厥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功勋显著被赐封卫国公。据《蒲州府志》载:“初葬渭水边,后移浮云山。”
瞻仰了女娲陵和卫国公李靖墓之后,无意中踩中了“手印砖”,这种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烧制成型后清楚的有个人的手印在上面按着的形状。关于手印砖的说法历来不一:一种说法是过去的工匠为了对烧制的砖质量负责任就要在上面按上自己的手印;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检查砖烧制前的质量是否可靠,匠人们在检查时就要用手按一按是否压实,就有了烧制后的手印。总的来讲,手印砖为何要按手印上去对我们现代人来讲已无法准确知道古人为何这样?但此类砖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右手按压上去的。父亲曾经收拾过一些完整的手印砖把玩研究过,只有右手的方向才刚刚能按住,但是明显砖上的手形较小而且指关节较长,不知道是人在几百年的进化骨骼发生变化还是因为是古代征用一些青少年为劳役呢?这些也不得而知了。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种砖是官窑砖厂烧制成的。
浮云山顶地形呈平坦状,约有一千多平方米。从地理位置上看,浮云山高于风陵渡镇大约几百米,居高而望黄河。从卫国公墓再往东约五十米有一直径约九米圆形筑台,为女娲祭天台。虽说始祖女娲陵和祭天台有后人重建之嫌,但登台而眺望,黄河落日余晖和陕西潼关尽收眼底,有一览天下之小气势,心胸开阔之怡情,适逢夜幕傍晚凉风习习,妙不可言。
女娲陵往西就是浮云山涯最西端,有一扇形碉堡,正对黄河东岸,居高临下,旁边立一碑,碑文大字为“风陵渡抗日纪念碑”。清楚记录了1938年4月10日,日军占领风陵渡镇在浮云山建立军事据点,准备围渡黄河入侵关中,为了保卫家园,晋陕两地军民在黄河两岸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
站在浮云山顶,极目望着静静流淌的黄河,望着对面的陕西潼关,还有山下广场上跳舞的人们,不由地思绪遐想,想到了远古的人们依水而居,女娲娘娘祈福上苍风调雨顺;想到了李靖战马厮杀,东征西战,抗击突厥外侮;想到了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陕晋军民黄河两岸浴血奋战,硝烟弥漫,英勇顽强地保卫着自己的家园;想到了一个词“多难兴邦”!曾经的多难与坎坷,激励我们不断奋发图强,战胜困难!而我们之所以有今天幸福的生活,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的奋斗和拼搏!这样的国家和人民,必将铸就一个坚强的民族,这样的民族,勤劳而坚强,美丽而宽广。 (作者系华阴管理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