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期 第181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10-15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第四版 < 上一版   
原谅 一抹橙黄色的亮
好看的电影《海街日记》
新闻作者:■ 王宝娟


一个单薄柔弱的女子,勇敢面对不幸,用她的爱与善良,感染并影响着身边的亲人,带她们去阳光下过家常幸福的生活。

是枝裕和的电影,从几乎家喻户晓小桥流水般娓娓家常的亲情片《步履不停》、《比海还深》到压抑沉重却斩获好几项大奖的《无人知晓》,而我比较喜欢,让我感触颇多的是2015年上映的《海街日记》。

男人出轨后抛弃了妻子和三个女儿,第二任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女孩后不幸去世,这个男人带着他和第二任妻子生下的女孩再婚,没过多久,他也去世了。电影表现了三个住在外祖母遗留下来的老房子里相依为命的姐妹,接纳并收留了同父异母的妹妹,相互扶持共同生活的温暖剧情。

十多年未曾谋面、父亲的葬礼过后,幸毅然把处境尴尬无依无靠且不被善待的玲接到镰仓来抚养。替代父母,幸独自养育了两个妹妹,是手足血缘人之常情,但是她接纳抚养玲——这个曾经伤害过妈妈,(致使妈妈因婚姻失败万念俱灰而抛弃了她们姐妹三人离家出走)妈妈情敌的女儿,则是对父亲的原谅,是对一个孤女下意识的怜爱,是她善良本性的升华。是这部电影最吸引也感动人地方:是枝裕和通过幸,对人性中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原谅。原谅一些人,一些事,原谅他们的不负责任自私绝情,放下自己对因此而遭受的磨难和伤害的耿耿于怀,那种恰到好处,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外祖母的法事上,重逢的母亲无法理解幸对玲的收留,以卖掉外祖母的房子要挟为难幸。幸据理力争,消除母亲对玲的芥蒂后,幸原谅了因婚变而抛弃她们姐妹十四年的母亲,送母亲陈年的梅酒,与母亲和解,致使母亲也慢慢接受了玲,补上了原本并没有准备的给玲的礼物。

儿科医生以爱之名希望从事临终关怀的护士女友放弃现有的一切跟随他,去追求简单浪漫的二人世界。一对恋人,一个呵护不谙世事的婴儿,一个惯常面对临终死亡,是枝裕和通过两种人生际遇和悬殊的背景环境,不动声色的安排了一场悲剧。幸不想玲的童年再被剥夺,拒绝了医生,医生反问:“小幸的童年不是也被剥夺了吗?”幸的沉默,让她的善良无法包藏自内而外发散,使纤弱朴素的她独立光辉美丽。“对不起,替我妈妈道谦,爱上了已婚的男人,是她不对吧”。也许正是浅野玲的这句话助推了香田幸下定决心结束和已婚医生男友多年的恋情,但是,这何尝又不是一次原谅、一次放下和一次救赎呢?

一个姐姐带了三个妹妹,老旧的房子,超市打折的菜品,生活的重负,现实看起来冰冷、棘手、残酷。但是,是枝裕和却用和谐亲密的“女生宿舍”、用美味的日本料理、镰仓海街的美景、高大的梅树,用温柔善良、用认真生活的态度把看似冷清破败的现实和风细雨般巧妙的融化,用最让人容易接受,最让人觉得舒服并且为之动容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不光剧情温暖,影片背景音乐也唯美。铃和佳乃担心迟到从家里往车站赶的那段配音,急促的节奏里俏皮欢快的旋律像装满了水,还没来得及盖上盖子的瓶子不小心被打翻一样汩汩流淌而出,灵动、活泼,同奔跑嬉闹的小姑娘自成一体。樱花隧道以及海边几个场景,宽广醇正的钢琴徐徐烘托起优雅的小提琴,其间再用清脆悦耳的陶笛点缀,使我们或沉溺于樱花浪漫的情调中无法自拔,或徜徉海滩被微醺的海风温柔的抚慰,这样的安宁,既厚重又淘气。当然,这样好的片子,怎么少得了是枝裕和用来在满足听觉的基础上愈发烘托安静氛围的惯用伎俩:夏天里不大却有力度的雨声以及高昂固执嘶吼的蝉鸣。

电影画面清新美丽,预示未来的樱花隧道,一望无际遮蔽了整个天空粉白色的樱花树下,单车后座上,张开双臂微闭着双眼、随镜头推移行进中少女那青春饱满的脸庞,长长的睫毛,明亮干净的发丝,美好的憧憬穿透了荧屏使人融入其中。几处四姐妹侧身同框的镜头,虚化的背景,不同的眉眼容貌,各异的心情,最终都归于安然恬淡的表情,宁静、细腻,于无声处触动了我们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

一部好的影片,情节曲折跌宕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导演用怎样让观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去表现他所想要表现的东西,希望达到高层次最接近领会其用意的过程,实现预期目的的同时,让观众于意外中服气,还要看得舒服,嗯!就该是这样的,真好。

复杂的家庭关系,敏感多情的四个女孩,没有非黑即白的说教,没有歇斯底里的争吵,没有太多聒噪的对白,是枝裕和用安静沉着的镜头,用缓散淡淡的拍摄风格,给我们留下无尽的回味和思考,在无法割舍的亲情里面,不幸、磨难,甚至连失去的爱情也似乎都没有那么可怖了,当你懂得原谅,学会放下,生活的道路就会很宽广很宽广。

 (作者系宝鸡西收费站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