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期 第192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0-10-30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第一版 下一版 >
阅读茅奖
新闻作者:本报评论员 制图 袁立忠

要想了解一个民族就去读她的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作为长篇小说最高奖在中国人中影响巨大,她代表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的再度崛起,她记录时代的深远影响已经超越了文学本身。她以反思时代创伤起步(《芙蓉镇》《许茂和他的女儿》),她见证了改革的举步维艰(《沉重的翅膀》),她记录时代变迁中的社会万象与复杂人生(《白鹿原》《主角》),她揭示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成分的神秘面纱(《尘埃落定》《额尔古纳河右岸》)……她秉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思历史,聚焦当代,以文学的手法记录中国人的心路历程。茅奖诞生39年,引领着中国文学的风向标,使作品成为畅销书,为作家带来终生荣誉。

在快餐文化的时代,长篇小说的阅读是困难的。茅奖作品个个是大部头巨著,摆在书架上,看上去令人生畏。在今天,写公众号,读手机是生活方式,阅读茅奖长篇小说倒成为一种挑战。然而,没有沉淀的阅读就没有广阔的视野,没有深沉的写作,成就不了伟大的作家。伍尔夫夫人说“要成为作家,得一年500英磅的收入和一间自己的房间”,意思是衣食无忧下的心无旁骛。在如今富裕了的社会中,衣食无忧和一个房间是大多数人都能达到的条件,然而,静心读书或写作却成了更加难以企及的奢望。人心纷乱,琐事缠身,皆为欲利驱使。离文学越远,我们的心越难安宁。

本期读书专刊,以茅盾文学奖为主题,发起陕西交通职工阅读长篇小说。一个漫长的国庆双节假期过后,我们收到大量的读书稿件,真的有这么多人在读茅奖巨著,令人欣慰。在这些书评中,流露出对陕西乡土文学的热爱与支持,对乡村教师的感恩,对纯朴生活的向往,对失去生态的担忧,对浮华往事的叹息……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更看到了自己。

读书,是对自己的反思。长篇小说,则是一种最深沉的反思和看见。

1b2.jpg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