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期 第192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0-11-10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第四版 < 上一版   
未来没有终点 这是希望的旅程
新闻作者:■ 宋亚东

在2019年祖国七十华诞之际,《我和我的祖国》上映,影片第三节也曾用“夺冠”这一代名词,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在奥运会夺冠,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而与此同时的上海石库门弄堂,黑白电视机摆在弄堂中间,前排马扎、中间椅子、后面踮起脚尖,邻居们层层叠叠聚在一起观看那场振奋人心的比赛,房顶的天线时不时需要有人手动寻找信号,每当中国队得分,欢呼声仿佛能穿破天际。

而在今年,一部正式以“夺冠”命名的影片展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最初看到这一上映的消息是在年初,本想着在那时候去看,可后来因为疫情等的缘故,经过两百余天的等待,《夺冠》终于在国庆节前让影迷们在大荧幕上看到了她。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不仅仅因为它是一部可以说是“陈可辛最棒的作品”,而是它深度体现了一种国人的精神,那便是我们常说的“女排精神”。中国女排的那种执著、信念,还有顽强的毅力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非但如此,中国女排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感动。总之对于我而言,在观看这部影片时真的是全程泪目。

巩俐,拥有着精湛的演技,将郎平整个人演活了,使得两个角色之间的过渡有层次性,在网上也有看到,她的眼中噙泪、下巴微抬等微表情,得到了原型郎平本人的高度赞赏。

纵观整部电影,其中有几句台词实可谓振奋人心。记得在电影一开始,由吴刚饰演的教练对老女排队员们说:“中国女排是什么?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因为女排是一个团体,不是个人,一个人代表的是整个集体的荣誉。

还有在电影的后半部分,由巩俐饰演的郎平把新组建的女排带到她曾经训练过的地方。训练之时,她问朱婷:“朱婷,我问你,为什么打球?”朱婷一开始说:“为了我爸妈。”郎平显然对这回答不满意,又继续追问,朱婷说:“为了我自己。”郎平再问,朱婷愤然怒吼:“成为你,你满意了吧?”现场一片愕然,郎平静下来说:“那你就错了,你永远都不会成为我。”在这里,朱婷的那场痛哭的戏份远超于表演,因为这本来就是朱婷自己。

由黄渤饰演的教练陈忠和所带的女排在打完2008年奥运会,输给郎平所带领的美国队之后,影片之中出现了这样的字幕:“在辉煌之后,中国女排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遭遇了青黄不接等问题,世界排名开始下滑,一度跌到第七。”

就在这时,郎平成为新任中国女排总教练,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她对自己一手挖掘、培养的年轻女排队员们说:“为什么那么在乎输赢,是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

“艰苦训练,为国争光”一直是中国女排不变的信念,上个世纪的老女排们历来“要球不要命”,正如郎平自己从脖子以下没有一块骨头是好的。

要说到这里,不得不想起影片之中的一个细节让人感慨:在美国时,郎平去超市买东西,她的车停在了残疾人车位上,面对管理人员的询问,郎平向他出示了自己的“残疾人证明”,我们常说的“铁榔头”终究也只是肉体凡胎。

对于由自己亲自挑选的新女排队员们,郎平放弃了之前老女排的训练模式,让新老队员一起训练。

她还针对每个队员不同的情况给予个性化定制:朱婷身体单薄,郎平给她准备了蛋白粉;惠若琪需要加强体能训练,私教杠铃课安排起来……这次改革在面对众多体育专家的质疑声中,郎平人狠话不多,眼中有泪但表情倔强地说:“我郎平从来不装,我都是玩真格的!”但最后她做到了,在影片最后,时间来到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逆转战胜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女排,全场沸腾了!中国女排再次夺冠,站在了世界最高领奖台上。

其实在整部影片里,最为惊喜的就是除了郎平,女排队员都是“自己演自己”,哭戏情绪自然饱满,比赛段落更是真刀真枪。我相信抛开剧本,他们也能演活,因为这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他们一起携手经历过来的,无论人和事。

通过这部影片,我更愿意称它为纪录片,那到底什么是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经历给国人带来正能量。”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

“不在你辉煌时慕名而来,也未曾在你低谷时离你而去”,也许,这就是中国女排最为值得骄傲的地方。

 (作者系渭南公路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