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和智慧是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方向。近年来,西安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绿色智慧交通建设为抓手,以107省道关中环线大中修工程为试点,将绿色和智慧元素融入公路建设,为保护秦岭生态资源,加快交通新业态发展,保障十四运顺利召开提供强力交通运输保障。
生态廊道 交通与自然更和谐
建设“三河一山”绿道,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西安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该工程项目将搭载绿化设计、水系修复、景观节点、休闲慢行等功能,以生态编织、旅游编织、文化编织的方式,将城市与自然融合,打造西安核心区景观水脉生态,构筑起一道生机盎然、快速便捷的“三河一山”超级环线绿廊,形成生态西安名片、绿色发展示范和对外开放窗口。生态廊道建设体现了“四个特色”:利用现有非机动车道建设绿道慢行系统,构建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的郊野型绿道;对路内侧分带进行重新整治,增加紫薇、红叶石楠球及红枫等植被,添绿加花,丰富侧分带立面景观效果;在生物经常活动区利用盖板涵改造生态廊道3处,廊道通道内营造水陆两栖环境,使生物可觅食、产卵、繁殖和迁徙,同时通道底部模拟原生态材料,铺设土壤、石块、落叶和枯枝;将侧分带路缘石更换为人造花岗岩材质,路边石采用混凝土预制路缘石。侧分带绿化采用低矮绿化形式,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且不影响旅客观赏两侧美景为目的,打造“车在路中行,人在画中游”置身花海中的意境,品味终南山下的花道之美。
大胆创新 探索智慧交通建设
智慧交通是解决交通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是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交通局以创新开放的姿态,积极推进智慧交通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通过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为高质量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互联网+交通”建设注入新动能。
随着西安区域经济和秦岭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环山公路交通量逐年增加,在智能、便民和舒适等方面需要再提升再完善。为此,交通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将5G、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引入省道107关中环线提升改造项目,智慧候车亭、智能会车预警、智慧斑马线、智慧灯杆、BIM平台等就是打造智慧公路的重要内容。
该工程位于长安区境内,起于太乙宫交叉口,终于西太路支线,全长20.401公里,2020年9月底全面建成通车,是西安市第一条智慧公路。此次改造提升工程综合环山公路沿线的自然与人文因素,使公路、绿道、智慧城市、生态保护及秦岭文化等诸多元素有机融合,从路面改造、绿道建设、景观提升、水系修复、智慧交通等五个方面入手,全面融入现代公路管理理念和智能信息化管理技术。
智慧公路 打造未来交通“大脑”
西安环山公路提升改造工程按照“智能科技”与“绿色生态”完美融合的建设新思路,特别是把“智慧公路”设想融入到建设中,市民可充分感受到科技给出行、生活带来的便捷。
比如智能会车预警系统,以雷达车辆检测器作为车辆信息采集单位,在主(支)线上安装LED灯显示预警设备,提醒支(主)线来车,提高交叉口通行安全。当行人通过斑马线时,智慧斑马线系统可利用声和光等元素对周边交通状况进行及时安全提醒,从而有效约束行人和车辆,保障交通畅通和安全,引导市民遵守交通法规,提高交通文明意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运用BIM平台,建立信息化模型,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进度、安全等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实时在线监测现场施工;通过桥梁监测系统对桥梁应力(应变)、结构振动特性(水平)、伸缩缝/裂缝、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实现桥梁智能安全评价与自动安全预警,以便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
畅享出行 科技赋能交通发展
智慧候车亭是智慧交通建设的具体应用。为进一步提升西安市公交候车亭信息化和便民化服务水平,交通局以科技创新为基础,通过实施省道107提升改造项目,在沣峪环山转盘站等公交站点引入智慧公交候车亭。
在具体实践中,充分应用“互联网+交通”技术,实现公交车辆实时到站预报、智能监控、多媒体信息发布、景区旅游出行服务等多项功能。通过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提升市民群众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体验,达到绿色出行、智慧出行、快乐出行、安全出行目的。
智慧候车亭设计造型美观大方,具有表面光洁、质感优越、维护方便和不易破坏等特点。在颜色上采用青绿色系,配色采用白色进行搭配调和,融入自然、生态、环保、青春、活力等元素,视觉上给人以沉稳、时尚、清新的感觉。同时附带监控系统,公交候车亭及周边100米内均处于可监控范围内。此外,通过对该路段实施信息化、智慧化改造,逐步实现人、车、站、路协同融合,为今后试点开展无人驾驶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丰富体验 让交通出行成为享受
智慧候车亭的核心在“智慧”,通过给候车亭安装“大脑”,从而实现数据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和利用,给市民群众的出行带来全新体验。
该候车亭具备9大功能,可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及时发布天气预报、道路路况、沿线景区等相关信息;配备智能电子公交站名牌,能够实现实时交替显示车次信息及到达时间等;实现语音报站,为广大市民提供公交到站语音提示,方便市民科学规划时间,提高出行效率;搭载5G网络信号,实现智慧公交候车亭全覆盖,为市民免费提供高速网络服务;全方位监控公交候车亭及车辆、人员进出,实现平台及数据的多重共享;设置一键报警功能,实现语音与视频的实时连接,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和处置;设置USB充电接口,全天候24小时为过往行人提供手机快速充电服务;根据周围环境温度,座椅自动调节温度,特别是在冬季为市民候车提供贴心暖意;通过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信息,可显示智慧交通建设相关信息以及周边路况、换乘站点及旅游景点信息。
感受智慧 公路设施引领新风尚
交通局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机遇,在智慧公路建设发展和探索中,将智慧灯杆作为智慧公路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在实施省道107关中环线提升改造项目的同时,在道路两侧全部安装智慧灯杆。
据了解,智慧灯杆集成各项信息技术,扩展路灯物联网接入和感知能力范围,利用灯杆可实现照明、故障自动报警、视频监控、LED屏信息显示、空气质量监测等多项智能应用,让市民群众出行更舒心、更便捷、更安全。该灯杆还可实现对路灯调光、开关灯、电流、电压、电量统计、回路监测等智能控制。路灯集成微基站,实现无线5Gwifi热点覆盖,为市民群众提供免费的网络服务。搭载多种传感器,用于监测风向、风速、温湿度、PM2.5和噪音等,实现对道路环境和气象的智能监测。安装高清球机,利用通信技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监控管理,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及时发布道路、旅游、气象以及其他紧急事故信息,为市民出行提供保障。灯杆靠近路面一侧有充电接口,可通过手机APP,随时在公路辅道为电动汽车充电。
目前,西安市关中环线省道107大中修工程已全面建成通车。此次改造提升工程对于高标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品位,推动生态旅游和脱贫攻坚,优化十四运交通出行环境,增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