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枣儿红,陕北娃娃快打枣……陕北盛产枣儿,那枣儿又大又红,像一颗颗玛瑙似的,令人垂涎欲滴。一颗颗红枣密密麻麻地挂满枝头,河湾沟岔,到处红彤彤的。农家怀着喜悦的心情,用竹竿或木棍把枣儿敲打下来,于是满地红艳艳的,来人不拒,任你品尝。新鲜的枣儿脆格生生、甜格滋滋,令你胃口大开。农家把枣儿捡拾回家中,馈赠亲友,正像陕北民歌中唱的那样:“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那亲人尝一尝。”
陕北大红枣主要产于黄河沿岸的宜川、延川、清涧、吴堡、佳县、神木、府谷、绥德等县。它以果大、核小、皮薄、肉厚、味醇、油性大、色红、酸甜可口、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闻名于世。这得从陕北枣树的生活习性说起。红枣的适宜生态条件是干燥少雨,阳光充足的气候,它适应能力特别强,耐寒(一30℃),耐高温(43℃),耐盐碱,耐瘠薄,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
陕北人爱吃枣,很多习俗都用枣儿。腊月初一孩子胸前挂两串枣牌牌(把干草节、黑豆、红枣,间隔串起来,即为枣牌牌),蹦蹦跳跳,极为好看。按规矩,枣牌牌要挂到腊八这天才能吃。但孩子们嘴馋,早零零碎碎偷吃光了。为什么挂枣牌牌呢?为了辟邪求祥。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之日还要蒸枣山。所谓枣山,就是将白面卷成圈,加上枣,垒成山状,蒸熟,然后敬献灶神。正月二十三过后,才可以食用。枣山既是食品,又是艺术品,正月里拜年的人,都要欣赏主妇的绝妙艺术。有的地方,新婚之夜,婆婆把大红枣儿扔进洞房,新郎、新娘抢着下炕捡枣。这叫送子枣,双方吃了枣儿,象征早生贵子。回门时新郎给岳父家要带离母糕,这离母糕的回边和中心也都要镶嵌五颗红枣,也图个吉祥如意。
枣的吃法也很多,干枣虽香甜可口,但嚼起来很吃力,于是群众发明了醉枣。醉枣制作的办法很简单,用一个大盆盛上新鲜枣儿,个大、肉厚、无伤,并用清水洗净,然后喷上浓郁的白酒,密封储存在坛子里,过一段时间,即可启坛品尝。醉枣经过酒的浸泡,愈加鲜润,愈加红艳,既有酒香,又有枣香,醇香扑鼻,鲜脆可口,即使招待贵宾,也毫不逊色。枣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枣糕,陕北人爱吃米糕,米糕里放进枣儿,即为枣糕。枣糕之美可用"软、甜、香"三个字概括。如果你有机会的话,到陕北尝尝枣糕的味道,一定让你大饱口福。枣馍。陕北人吃白馍,更爱吃黄米馍。白馍、黄米馍都可以包枣馅,但黄米馍包枣馅更好吃。枣粽子。用大红枣儿、软米包的粽子,味道甜美,民歌中有“大软米粽子包砂糖,送给哥哥尝一尝”的句子,端午节陕北家家户户要吃软米红枣粽子。枣焖饭。软米红枣共煮锅内,用文火焖熟后,尤为好吃。陕北的腊八粥就是这种枣焖饭。枣汁饮料,这些饮料别具一格,都很好喝。接待贵宾时,用一杯开水,泡上五颗大红枣儿,寓意为“五子早登科”,也很有趣。
枣儿多了,存放时间长了要霉烂,怎么办?把枣晒干。于是,在青青的石板上摊上一层红枣,让太阳暴晒,农妇一边晾晒红枣,一边做针线活,还和邻居们拉家常,真所谓悠哉、乐哉!枣儿也可串成枣排挂在屋檐下阴干,阴干的枣儿既可储入瓮中,也可远销各地。来人待客舀一碗红枣让客人品尝,这是枣乡人的一片情意。
近几年,陕北各地大力发展枣树园,便捷的高速公路把陕北大红枣运往四面八方,也许上午还在枣树上的枣子,下午就会变成人们餐桌上的饭后水果。陕北的枣,是陕北农家的宝贝,它哺育了世世代代的庄稼汉,也丰富了陕北的黄土文化。
(作者系榆绥分公司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