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沃土,生而磅礴,巍巍秦岭,雄浑婀娜,这片穿越古今的丰饶大地,如今绵延出无数条宽广大道,穿越林海,攀越山巅,滋养着三千八百万三秦百姓。
然而,富饶的三秦大地、勤劳的三秦父老,2012年仍有56个贫困县、592万贫困人口,加上处在贫困线上的上千万农村人口,他们的脱贫奔小康,牵动着党中央,牵动着省委省政府,也牵动着陕西交通人。脱贫攻坚,交通先行,陕西交通人以“大爱在心 为民开路”的情怀,以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为依托,以大地为琴路为弦,在决胜脱贫的路上,弹奏出一曲曲时代壮歌。
与人民同行 让百姓认可
2020年4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安康平利县蒋家坪村,同茶农们亲切交谈,殷切地希望乡亲们脱贫奔小康。满目青翠之间,一条条通村通组路、入户水泥路,递进勾连出茶山新风貌。
“以前采茶爬山来回要四个小时,现在路通了,骑车15分钟就到了,而且家门口就能把茶叶寄出去,收入多了,日子越来越好了。”采茶工说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对农村公路助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寄予了殷切期望。陕西积极响应、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十三五”持续加快全省公路建设推进交通脱贫攻坚的意见》,省交通运输厅、财政厅、人社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政策。2018年,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
地处秦岭深处的周至县陈河村,进出大山必须靠一条坡陡弯急的羊肠小道。这样封闭的村子要脱贫,千头万绪都得从修路开始。
这“最后一公里”,就像一个隐喻,提示着人们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剩下的都是越难啃的硬骨头。
陕西交通人以愚公移山之志,开山凿壁,让山村不再闭塞,他们和时间赛跑,调动可以利用的一切力量和资源。2018年9月底,这段长达四十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工程顺利完工,实现了全省最后一个行政村通水泥路目标。
“十三五”以来,陕西累计实施县乡公路改建工程7100公里、通村公路1.2万公里、通村公路完善工程2.1万公里、桥涵配套和危桥改造工程4.6万延米、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8万公里。
从毛乌素沙漠到秦岭深山,这星星点点的“最后一公里”,星罗密布,交织纵横,将乡村、县城、省城连接起来,通村路为农村脱贫绘制了第一步跨越。建好农村路,就是铺就了一条条农民的脱贫路、孩子的上学路、游子们的平安路、患者的求医路。
让致富加速 为发展助力
李家窑科村是延安市延长县最偏远的一个村子,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我们这里由于交通不便,再好的苹果也运不出去,生活并不富裕。”延长县罗子山镇李家窑科村村民说。
拔穷根、开富路,百姓的迫切期待,被陕西交通人揣在心里。
2017年,陕西交通人在沟深坡陡、土石纵横的悬崖峭壁间凿出了一条贯穿关中与陕北的沿黄公路。李家窑科村祖祖辈辈的通路梦想实现了。
沿黄观光路与9条高速、13条国省干线和80条县乡公路连接,串起沿途12县72乡镇1220个村庄,有效改善了黄河沿岸的交通“短板”,疏通农特产品物流,200万百姓迎来了路畅民富的新生活。
从沿黄公路的建设到“四好农村路”的全面创建,陕西交通主管部门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运营全方位深度推进。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成立10个督导组,领导包抓,月、季督导,以贫困地区为重点,大力实施深度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工程,打造“幸福小康路”;全力实施通村公路完善工程、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桥涵配套和危桥改造工程,打造“平安畅通路”;扎实实施县乡公路改建工程,新建一批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推动“交通+”扶贫新模式,打造“特色致富路”。
“十三五”期间,陕西以贫困地区为重点,大力实施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和深度贫困村通组路建设,累计建设深度贫困村通组路4645公里,整治通村公路“油返砂”路段1.6万公里,实现了深度贫困村集中居住30户以上自然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建立了责任以县级政府为主体、投入以公共财政为主体、养护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监管以交通行业为主体的全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格局。截至2020年11月,全省累计创建36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9个全国示范县。
公路通了,班车也通了,大山深处的百姓也用上了网约车;乡村都有了电商快递点,进得来、行得通、走得畅,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已成为方便群众出行、带动产业发展的幸福路。
交通新蓝图 农村新画卷
打破交通瓶颈,突破前行掣肘。
陕西省在“十三五”期间,按照建设“枢纽交通、综合交通、人民满意交通”的发展思路,全力创建智慧高速公路、美丽干线公路、小康农村公路。目前陕西规划有3条高速大通道连通陕北、六条高速大通道穿越秦岭连通陕南、7条高速大通道横贯东西,与周边省份形成顺达通畅的一日交通圈。交通网络日趋完善,枢纽经济借“道”而兴。2020年底,陕西将实现“县县通高速”,总长度60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网,成为古老陕西建设蓝图中最具动感的线条。
打造主骨架,不忘主动脉。
“十三五”期间,全省普通干线公路建设以城镇过境公路、交通大路段和红色旅游公路改建和改造为主,五年新改建干线公路4000公里,建成美丽干线公路5832公里,陕西经验在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交流。美丽干线公路已成为三秦大地一道道“自然风景线”“生态富民线”。如今,从城市到乡村,从高速公路到农村公路,层级清晰的路网,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农村客运、物流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村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为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铺出了康庄大道。截至2020年底,陕西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脱贫,广大城乡居民过上了更加富裕的生活。
大道向前,铿锵昂扬,陕西加速成网的基础设施和连上台阶的运输能力,折射着全省交通发展的飞跃,编织起陕西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之路,描绘出一幅幅美好生活的画卷,托举着百姓致富的幸福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