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期 第192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0-11-27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出行工具的变迁
新闻作者:文 / 韩洁钰



记得小时候,宽阔的马路上汽车寥寥,上班族们骑着二八大梁、或是色彩单调的自行车。十字路口上方缠满了过往电车的天线轨道。逢刮风下雨,公交车人满为患。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坐在爸妈自行车后座上,钻进雨衣,整个人被雨衣罩住,看不见周围的路,靠在父母宽实的后背上,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和骑车喇叭声,猜猜现在到哪里了,撩开雨衣发现猜对了就自娱自乐高兴许久。其次喜欢的是“头上有犄角,身上有拐角”的电车,从外边看,有这一截“手风琴”一样的折叠层,将两辆公交连起来,十字路口布满了电网,但他们总能有条不紊地接上自己的那一根,时不时发出“噼里啪啦”的电流接触声。蜂拥上车后,都抢着坐手风琴那块儿,一个小小的圆盘晃晃悠悠,不到下车前的最后一秒,坚决不会让出这块宝地。两站路便到了家。趴在床头柜上,用座机打给传呼员,爸爸腰间别着的BB机便会收到回家吃饭的温暖催促。

六岁时,第一次乘坐火车。搭上开往北京的“普快绿皮火车”,站在车头望不到车尾,拥挤的车厢,复杂的味道,晃上一天一夜也不嫌长的车程。夜晚两只小手捂着光,在窗边一趴看好久也不觉得无趣;钻进山洞轰隆隆的带着耳鸣;坐在对面的叔叔拿玩具逗我咯咯直笑;揭开冒热气的泡面口水直流。车厢里的人仿佛都是久别未见的老友,欢声笑语畅谈一路。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我已是交通行业的一分子。交通屏障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逐渐打破,一幅波澜壮阔的立体大交通网越织越密,两三天的路途缩短至数小时,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让闭塞落后的山区县城逐渐挣脱了贫困的束缚,点亮了通向幸福之门的曙光。孩童年代新奇有趣的交通工具早已被淘汰,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科技的名片,出租车招手即停、网约车随叫随到、家家都有小轿车为代步工具, 交通工具花样繁多,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多的选择。

回头望去,做为交通人一分子,在一日千里的交通行业能够留下一点足迹,是多么荣幸的事情。

(作者供职于临潼管理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