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山的重重阻隔,安康交通异常困难。旧安康只有汉江的舟楫之便,历史上被称为“四塞之地”。“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就是当年秦巴山区交通极端落后的真实写照。
为改变安康交通极端落后的面貌,安康历届党委、政府,动员全市人民,锲而不舍地狠抓通村公路建设。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突破了一座座大山的层层重围,全面实现了村村通路通车的宏伟目标,彻底告别了农村交通运输单靠肩挑背驮的历史!
咬定青山不放松
1999年底,全市共有公路4480公里,境内没有高速公路,四级和等外公路占80%以上,乡镇通油路率只有35%,村级公路路面铺装率不到1%,有129个乡镇不通油路,1331个行政村不通公路,200万农民出行难、运货难的问题未能解决。
2000年10月,安康撤地改市以后,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咬定村村通公路这个“青山”不放松,使安康的交通建设步入了发展快车道。2006年至2008年,安康新建通村公路1万余公里。特别是2009年西康高速公路通车,进一步激发了全市各级党政领导、交通战线干部职工、乡镇村干部群众抢抓历史机遇的积极性,打响了“破除交通瓶颈制约”的攻坚战。2011年,安康市实施了以一万公里连户路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连心工程”。
“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水陆交通投资建设近800亿元。安康市高速公路从实现零的突破到量的提升,继西康、十天、安平、平镇高速公路通车后,安岚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全市县县通高速的目标,今年年底即可实现。全市1683个建制村提前实现了100%通客车的目标,全市所有乡镇和行政村提前实现了100%通硬化路,全市所有的县实现100%通二级公路。西康、阳安、襄渝三条电气化铁路穿境而过,富强机场建成通航,多条高铁项目正在推进,汉江高等级航道即将复航,全市“六辐射一通道三横八纵”公路成网,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昔日的“四塞之地”,如今变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成功入选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
挺起不屈的脊梁
紫阳县毛坝镇竹山村,该村地处川陕交界深山之中,平均海拔1200米,从毛坝镇进村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翻山路,陡上陡下,行程6个小时;另一条则是穿山路,一尺宽的羊肠小路几乎全部从悬崖上经过。通路之前,全村356户人家还都点着煤油灯,其中324户住着土房子,32户住着茅草房。因不通公路,没有通讯设施,村民们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当地流传一句俗话:“有女莫嫁陡天坡,老死的少摔死的多!”
2006年,竹山村级公路即将动工,面对资金难题,竹山村党支部书记侯在德带头个人举债3万元,其他村两委会成员贷款5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这个人均年收入只有647元的贫困山村,一下子集资了35万元!有的村民把辛苦养肥的过年猪卖了捐资,有位老婆婆把置办多年的棺材也卖了捐资。侯支书劝他不要卖棺材,老婆婆却平静地说:“只要能修通这条路,娃们能够好好上学,我死以后随便找块破席子一卷、入土为安就行了,我一样会高兴地闭眼!”
当年10月,随着一阵隆隆的炮声,全村800个青壮劳力义无反顾地踏进“硝烟弥漫”的工地,他们起早贪黑奋战在陡峭的石壁上,多数村民用塑料薄膜搭起简易帐篷,干粮袋子挂树上,饮水从山下任河中一桶一桶背上来,几块石头支一口铁锅就是灶台,吃住在工地。村上精壮的年轻汉子承担了打眼放炮的重活,从山顶垂下一根根绳索,像葫芦一样挂在悬崖峭壁上,沿路凿出炮眼23个。年龄稍大的老人承担刨土方、填土方的任务。手艺人负责砌挡墙,10万多方石块,被他们打磨并精心组合成为铺路石。没有挖掘机、装载机,村民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凭着劳动的双手用铁锤砸、钢钎撬,硬是在悬崖绝壁上,开挖土方石35万方,凿出了一条宽5米的通道,修筑起了总长21公里、盘旋于高山云雾间神话般的“天路”,全村从此告别了与世隔绝的历史。
走在希望的大道上
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过去不通公路时,村上茶园以5毛钱一亩发包都无人问津。随着进村公路的打通,这里的茶园兴旺起来,年产15吨的茶叶带动了106户贫困户增收。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视察后,蒋家坪村在全国都出了名!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生态旅游红火起来。该村党支部书记罗显平深有感触地说:“要不是我们村通了路,习近平总书记咋可能走到我们这里来?没有公路,就没有全村人的幸福生活。”
地处巴山深处的汉滨区财梁社区,是移民搬迁扶贫的安置点。前几年,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给了十分优惠的政策,但由于这里的道路弯曲狭窄、坑坑洼洼,从社区到干线公路行车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南方客商不愿前来办厂。去年,这条公路改修一新,整个行程缩短了一个小时,很快就吸引了江苏一家毛绒玩具厂入驻,蔬菜大棚、虾稻养殖基地也相继落户社区,真正实现了“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建工厂”。目前,当地已有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紫阳县竹山村修通“天路”之后,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和生态旅游业,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2倍,还培养了18名大学生走出大山,放飞着他们青春的梦想!昔日贫穷的悬崖村,正在希望的“天路”上永不停歇地奔跑着!
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石泉县,20年来公路总里程达到2051公里,其中农村公路达1867公里。石泉县提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公路延伸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目前全县发展蚕桑7.5万亩、黄花菜1.1万亩、烤烟5000亩、紫皮长茄3300亩,农产品加工企业41家,客货车辆742辆,直接带动了13万农民增收,创造了许多鲜活的小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