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咸阳市旬邑县紧扣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总目标,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公路路况水平,实现了农村客运的无缝对接,构建起路成网、车通村、桥连心的交通大格局,串起了百姓的美好生活。12月4日,在全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现场会上,旬邑县被授予2019年度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规划“一盘棋” 建设“优质路”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旬邑县把建设“四好农村路”列入向全县人民承诺的重大民生实事之一,实施方案、办法通知相继出台,调度会、现场会不断召开。县交通运输局重规划、善谋划、争立项,以服务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为目标,持续把每一条产业路、旅游路、便民路建成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质路”。近年来,累计投资11.51亿元,新改建公路484公里,其中新建二级公路68.36公里,投资8000万元建成咸阳市首个农村公路柏岭寺隧道,并将创新型彩色陶瓷颗粒防滑路面技术应用于旬耀公路。同时,立足行业扶贫实际,完成全县112个贫困村的320公里通村通组道路建设和179个行政村道路“油返砂”整治任务。结合交通服务产业,完成中医药健康产业园、镇办农业示范园以及光伏、风力发电站道路建设任务。围绕交通带动旅游事业,完成旬马、甘芦、西头、金旮旯、鹿野苑等旅游公路建设任务。
管养“一体化” 形成“景观路”
有路必养、有路必管、养必优良、管必到位。旬邑县建立“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三位一体的管养机制,大力推广新型管理方式,建立了县政府县长任县级总路长、各副县长任县级路长、各镇镇长任镇级路长、各村主任任村级路长、各派出所所长任辖区警务路长的农村公路“路长制”。目前,建成了旬邑县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在张洪、清塬两个镇及西头村建成融公交客运、游客服务、农产品销售、公路养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围绕“一路一特色、一路一主题、一路一风景”思路,精准挖掘县域历史文化,在县城西大门建设了后稷四世孙公刘石像,在各主干道路沿线栽设了悬挂着马栏红苹果标识的太阳能路灯,在旬马路沿线布设了中国剪纸之乡、中国唢呐之乡等非遗名片雕塑,在旬耀公路建成了以姜源圣母、旬邑八景为核心的多功能服务区等。同时,全面实施农村公路绿化提升工程,累计打造示范路35条,建设绿化平台131公里,形成了“高、中、低”层次化栽植、“远、中、近”立体化布局的农村公路绿化新景观。
织密“一张网” 拓宽“暖心路”
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思路,推进“路、站、运”协调发展。不断完善优化客运站点设置,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建成县级客运站2个,塬区客运枢纽2个,镇级客运站8个,村级客运站1个,形成科学合理的县镇客运站点布局。不断整合优化客运线路设置,开通农村客运班线26条,公交4条,其中新开通旬邑县城至鹿野苑景区旅游公交专线1条,开通辐射张洪、太村、土桥3个重点镇公交线路2条,实现了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客运班线互联互通、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所有建制村通车率达100%的目标。同时,新建村级招呼站46个,公交停靠点(牌)160个,公示班线、发车时间等相关信息,使群众最大限度享受到绿色、便捷的城乡客运服务。
实行“一条龙” 打造“致富路”
公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转。近年来,旬邑县实行“公路+乡村旅游+物流网路+特色产业”的一条龙模式,解决转角等偏远村庄的交通不便问题,串联唐家民俗博物馆、马栏革命旧址、百年西头乡舍、马家堡革命旧址等旅游景点,与公益中国平台和中国农业银行扶贫商城签订农副产品销售协议,在所有行政村积极推行电商网点建设,把互联网与农副产品对接,实现农副产品线上直接销售。截至目前,建成农副产品物流中心1处,打造电子商务孵化基地1个、货运部6个、快递网点81个、邮政网点11个、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点104个,实现100%通邮目标,每年带动贫困人口实现增收100余万元。依托便利的公路网络,陕西海天制药有限公司等落户旬邑,苹果产业链逐步延伸,农产品生产链不断拉长,农业生产的效益链全面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
下一步,旬邑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和各级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政策机制,加大财政投资、夯实各级责任,积极探索市场化养护模式,进一步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持续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和出行环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