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期 第194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1-02-02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路通百业兴 道顺民心聚
新闻作者:文 / 胡孝国 张异城

“现在路通了,车通了,包裹、信件送得也快了,原来不通路的时候,受天气影响,有的包裹得几天才能送到”。这是全国人大代表赵明翠对笔者说的,也是近年来石泉县农村生活发生改变的一个缩影。

石泉县地处秦巴山区,山大沟深、河流密布,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良好的自然生态,但交通不便严重阻碍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但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术缺乏,收入不高,留在农村的父辈靠着种地、打零工等方式自给自足,增收渠道少,脱贫不容易。

“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交通运输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面对总书记的指示,石泉交通人勇挑重担,战严寒斗酷暑,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用心用情为民谋福,坚决打赢交通脱贫攻坚战。

聚焦保底任务 全面实现“两通”目标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畅通是脱贫致富的基础条件,2016年以来,石泉县先后实施了村道12条45.27公里,整治村道“油返砂”147条198.6公里,累计建成通村路1470.26公里,实现了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100%目标。2019年,石泉县交通运输局创新互联网应用,建成智慧运管系统,提供合规网约车25台,村民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预约出行,有效解决了偏远村客运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两通”的实现,补齐了贫困村交通运输短板,打通了农业生产物资输入输出的瓶颈,为贫困村发展种养殖、商贸流通创造了良好条件,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大大增强,直接带动13万农村群众增收。

聚焦产业发展 稳步推进园区产业路

发展产业是群众脱贫的重要手段,为激发增收内生动力,石泉县鼓励群众种植紫皮长茄、辣椒,养蚕、养鸡、养猪等产业,但如何把农产品卖出去,打通运输通道至关重要。石泉交通人立足实际,积极配合各镇逐村摸排核查交通项目,累计审核路桥施工图968份,技术指导2000余次,有效保障了项目质量达标。截止2020年底,全县共建成园区、产业路527条1186公里,便民桥352座,一大批农村公路密布乡村,带动了公路沿线的特色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特色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发展黄花菜1.1万亩、烤烟5000亩、紫皮长茄3300亩、蚕桑7.5万亩,农村公路已成为百姓的“兴业路、致富路、幸福路”。

聚焦全域旅游 精心打造文明生态路

结合全域旅游工作,石泉交通人因地制宜,着力推进公路进行绿化美化、完善旅游交通等,先后完成G210、G541等5条公路121公里改造提升,建成G210过境线、县城至鬼谷岭景区等5条旅游专线公路101公里;建成游客集散中心 5个,翻新改造公路服务区5个,提升5条94公里旅游公路景观;开通景区公交专线和客运班线6条,互联互通的旅游公路网基本建成,基本实现了“四个一”(即:一路畅通、一路安全、一路风景、一路休闲)的旅游交通环境,为“引客入石”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保障。截至目前,石泉县共建成4A景区4个、3A景区4个,全县旅游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幅达20%以上,交通的发展实实在在改善了当地群众生活。

如今石泉县已顺利摘帽,并成功创建了全省、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美丽畅通的农村公路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还带动了产业发展、群众就业,让“穷山沟”变成了“聚宝盆”。群众的日子一天天红火了起来,原本冷清的山村也热闹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石泉交通人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