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8期 第196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1-04-16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1月12日 星期日
第四版 < 上一版   
人生看得几清明
新闻作者:■ 曹瀚月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这句诗原是苏轼借梨花来感慨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无奈,人生路上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拔剑四顾心茫然”的不知所措,也会有“明日复明日”蹉跎光阴的叹惜,盼望着“柳暗花明又一村”却又事事不尽人愿,困顿之时再读《人生》,从悲喜交织、跌汤起伏的故事中去看一看路遥笔下人生的清与明。

马云曾说,“18岁时,我还是蹬三轮车的零工,路遥的这本《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书中主角高加林生活在贫瘠的农村,是地道农民家的孩子,读书毕业后,在村里做起了教书先生,但命运总会突如其来地给你当头一棒。支书的儿子顶替了让高加林引以为傲的工作,他只能重新扛起锄头下地干活,但他的内心永远燃烧着一把火,这把火让他始终坚信有朝一日会出人头地,逃离贫瘠的土地,逃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他一次次逃离黄土地,却又一次次跌倒回到黄土地,每当他离自己梦想更进一步的时候,总会被命运又拉回来。“是生活开了他的玩笑,还是他开了生活一个玩笑?”我们不得而知。

《人生》与《平凡的世界》写的都是同一时代背景下社会的一角,展现了那个年代下农民的纯真与勤劳。路遥的文字质朴生动,两本书都让我看到了农民的智慧与热血奋斗。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但抉择是有底线,有尺度的。开篇作者引用了柳青的一句话,“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人生中处处面临着选择,很可能你一个小小的选择都会改变你的人生,就像高加林选择了通过“走后门”这样的方式,实现了他在城市里施展才华的梦想;在爱情上,他抛弃了善良的巧珍,选择了能带给他更广阔天空的黄亚萍。我们有选择的权利,但选择的底线要与自尊、目标、良知相结合起来。就像路遥所写“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正当的追求,才不会使自己摔跤的时候,感到万分痛苦,甚至是毁了自己的人生。

爱情从来都不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唯一。爱情的产生是极其容易的,尤其是处于青春时期,人生失意时,两个少年在很高很大的红高粱地中安静地走着,被隔离出的单独世界,一次砰砰的心跳,一次脸红,一次语无伦次,都会被当作“爱情来了”。更何况,处于极度失意的高加林需要温暖,需要甜蜜,来填补内心的苦。可后来又因为一个契机,高加林到县城做起了记者的工作,遇见了能给他的未来带来更多可能性的黄亚萍,他在黄亚萍与巧珍之间艰难地做着抉择。纯朴美丽的巧珍曾经让他重新热爱生活,使他精神闪闪发光的爱情,在此时成了阻碍他发展的问题,他先后选择了两种不同的爱情,本以为可以解决人生的问题,殊不知,两段爱情都像是做了一场美梦一般,从人生的问题升级为人生的遗憾。所以,爱情从来都不是解决人生的问题的唯一,不要妄想去用爱情去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只能靠自己。

顺境中的光辉,不过是人生中的幻光,得失交替,才是人生的常态。上学时,读到《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很是不解,常常不明白悲伤与快乐都是人之常情,为何不能尽兴欢乐,尽情痛哭。长大以后才知道,这实际上是一种胸怀,一种积极乐观的处世哲学。不因外物的丰富而骄傲和狂喜,也不因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有得必有失,才是人生的常态。高加林的“挣扎”给我们呈现了生活的真实面目,所以,我们才要更珍惜生活在不断的犯错跌倒中,用生命再创生命。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提到的,徒手攀岩的过程不是克服困难,而是习惯困难。生活中苦闷的时候太多了,面对得失,心态变了,才能淡定的拍拍衣服上的尘土继续赶路。

人生难得一清明,敢于梦见生活虚幻的美好,也能热爱生活现实的糟糕,我们何尝不是像高加林一样在梦想与现实中来回徘徊,在岔道口纠结选择。但无论如何选择经历的那些事都会真实地刻印在我们成长的轨道上,让我们更加勇敢的去面对热血奔腾的人生。 (作者系纺织城收费站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