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渭南市华州区西南部的高塘镇,曾是渭华起义指挥部所在地,也是渭华起义活动的核心区域,境内除高塘小学外,还有高塘会馆、郭家庄小庙、三教堂、药王洞等革命旧址,为全镇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红色资源,目前已被省、市评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和“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先进镇”。
“高塘的旅游发展,得益于公路网络的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高塘镇副镇长毛鹏说。近年来,高塘镇以建设“四好农村路”为抓手,以服务红色发展为理念,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加大投入,着力推进全镇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仅去年,就争取资金4510万元,实施全长8公里的红色旅游路项目,路线从高塘会馆延伸至郭家庄小庙,道路铺设、绿化、亮化、美化一体推进,为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交通基础。
渭玉高速建成通车,极大改善了高塘镇的对外通行条件,特别是全长3.2公里的新引线建成后,更加缩短了从镇上至高速公路出入口的时间。为提升县际间道路改善,积极动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到涉及的村庄深入调研、视察,征求广大村民意见,形成可操作性的议案或提案,向人大、政协反映。经过近五年多的努力,全镇共计完成县际道路改造5条,其中沥青路4条78公里、水泥路1条37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塬区的交通条件,促进了镇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这几年是高塘镇交通发展最快的时期,高塘也是渭南最早的‘四好农村路’示范镇之一,曾被市交通运输局作为样板在全市推广。”高塘镇农村公路管理所所长韩良说。目前,高塘镇已构建起干支衔接、内通外联的村村通公路网络,辖区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全镇通村公路里程达90.8公里,通达所有村组,并全部达到“四好农村路”标准。其中34公里美丽路段,涉及12个村,道路两旁全部绿化、美化,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产业路的建设不仅能促进产业发展,也能为百姓出行带来便利。“十三五”时期特别是脱贫攻坚期间,高塘镇围绕扶贫产业,充分发挥道路建设辐射引导作用,积极与交通、扶贫等部门协调,共计完成扶贫产业路18条26公里,为农民脱贫增收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保障了农副产品销售,为全镇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了交通力量。
通村路、通组路、产业路,高塘镇在解决群众出行问题的同时,还围绕生产生活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联合村组整修连户路、巷道路、生产路。巷道路作为打通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被镇党委、政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过与多方联系,积极争取、筹措资金,近年共计硬化南侯、寺前、柿村、涧峪口、小村等巷道路12公里,涉及1800多家农户,彻底解决了行路难问题,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架起了政府与村民之间的桥梁。去年,还对铁里、韩良、老年等几个村的巷道路进行了集中整治和绿化、美化。
北侯村大王北组之前的生产路宽度仅有1.5米左右,路边杂草丛生,路面被雨水冲刷导致坑洼不平,机械无法进入田间地头,道路周边的200余亩花椒和玉米等农作物,每逢收获季节,村民们只有依靠最原始的肩挑背扛,劳作极为不便。为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北侯村党支部积极协调,正在对这条生产路进行整修、硬化。仅去年,高塘镇魏家塬、南麦塬、朱张、柿村等就新建了26公里生产路。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高塘镇柿村不在江南,现在也不是采莲季节,眼下柿村的这片荷塘,呈现的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与农田、村落构成一幅宁静优美的乡村画卷,不时有游客前来观景赏荷、休闲拍照。“景色太美了,路也很好,还有观景平台。”一名游客高兴地说。柿村现有荷塘160余亩,这条观光路和景观长廊,是2020年修建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也是一个乡村旅游的项目。
交通发展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的问题,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也让乡村大变样,村庄整洁了,公路靓丽了,来旅游观光的人多了。柿村村民说,“好路带来好生活,交通方便,衣食无忧,这真是一个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