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南镇位于镇巴县西南部,距县城50多公里。镇名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境内建立的赤南县,赤南县初为镇西县,后改为陕南县,县委、县政府旧址就在今赤南镇坪落村青鹤观。
赤南镇是全县煤炭、石材产区,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也有较为丰富的红色资源。但由于地处大巴山深处,基础设施欠缺,经济发展滞后,全镇共6个行政村1个社区,就曾有4个是贫困村,贫困人口基数多,脱贫任务难度大。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脱贫攻坚期间,赤南镇抢抓政策机遇,争取资金3440万元大力改善镇域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资2600万元,新建青树村通村路、袁柏路、树林湾路、园区产业道路共计24条68公里,投资840万元新建桥梁5座284延米,打通了镇域内长大路、袁柏路、赤月路等交通闭阻。
“翻山越岭几重天,上街赶集一整天”曾是当地交通不便的真实写照,现如今,所有村组均已实现公路连通。“以前买个东西要走很远的路,现在交通好了,买东西有人送上门,想卖个农副产品,也有人直接把车开到家门口来收购。”坪落村村民对记者说。
随着交通的发展,赤南镇镇域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目前已在梅坡村连片种植青脆李1500亩,户均增收2000余元。在袁家坝、长滩两个村流转土地1800亩,建设标准化桑园和自动化养蚕场,预计年产桑叶菜500吨,产值400万元,目前蚕桑养殖规模达已达到15张,带动群众100余户,户均增收800余元。
引进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350余户,种植中药材面积达到2300亩。在青树村和长滩社区三垭塘流转群众闲置土地1200余亩种植青花椒,并配套建设青花椒生产加工厂一个,年加工青花椒量可达100余吨,可提供稳定性就业岗位30余个、季节性就业岗位240余个。
交通发展了,产业兴旺了,群众致富了。2019年,全镇4个贫困村全部实现整村退出。2020年,全镇实现中小企业营业收入16565万元,农业总产值13177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67元。
交通助力脱了贫,交通助力再起航。镇域交通大变样,出镇交通也升级。赤南镇现距210国道仅有9公里,距包茂高速35公里,距襄渝铁路万源火车站40公里。邮政、顺风、韵达、圆通等物流企业均已入住,产品可通过物流直达全国各地,成为镇巴县“南大门”的重要交通枢纽。
通过完善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赤南镇大力改善营商环境,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商引资模式,成功引进工商企业5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4个,引进资金2.4亿元,实现了商贸繁荣、产业兴旺、经济发展“五连增”的良好格局。一个“美丽、和谐、幸福”的新赤南,正在由宏伟的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