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5月13日,一个化装成红十字会调查员的人,带上简单的行李从汉中出发。过汉江后,他顺道在南郑油坊街的一家茶馆取了样东西,便沿人行小路南行,经卢家沟、牟家坝、青石关、回军坝,通过陕军哨卡天池寺,5月14日在碑坝街住了一晚。为防止与军队相遇,他迅速返回西河口,沿大西河折向东南到广家店,再经高压河、八海坪、大河坝,进入川陕苏区东北边缘地区。他穿行在常有狼豺虎豹、狗熊野猪出没的深山老林,只身一人,步履匆匆,迷过路,摔过跤,露宿过山林,也遭遇过土匪。
盘踞西乡西南一带的土匪把他绑到匪巢黑风洞,问他是干啥的,他回答说是商人。土匪见他包袱里没有钱,没有金银首饰,也没有一般商人所携带的山货、皮毛或者药材等等,不免有些疑惑,以为他是国民党派来的探子,就进一步盘问,你是哪个部队的探子?
他上前向匪首行了个江湖礼,这一招果然管用,经过一番江湖暗语交流,匪首认定这是个讲义气的江湖中人,不但为他松绑,还设宴款待。他后来明示了自己的公开身份,并与匪首成了“兄弟”朋友。
这个人就是中共秘密党员武志平,时为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三十八军少校参谋,作为杨虎城的“密使”专程前往川北与红四方面军联系。他穿过匪区、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于5月21日到达四川通江两河口,见到了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傅钟,24日到苦草坝会晤了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武志平说明来意,转交了三十八军军长孙蔚如写的绢书,表明了“秘密联合、互不侵犯”的态度,也将带去的“礼物”交给了红军。
关于这份“礼物”,傅钟后来在《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中说,“武志平带给红四方面军的宝贵礼物,是川、陕、甘三省的军用地图和西北军用的密码底本及其他联络信号。这些与军队存亡、作战胜败攸关的机密要件,是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深山密林,闯过土匪、民团的封锁阻拦才安全带到的。他把这些礼物交给我,我当夜派骑兵把四川地图送给了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徐向前同志,把密码底本和其他材料送给了川陕军委和红四方面军总部。”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由陕入川后迅速攻占南江、通江、巴中等地,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蒋介石为消灭红军,严令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协同四川军阀进攻川陕苏区。面对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中共中央及上海中央局通过多方关系做杨虎城等人的统战工作。刚刚成为中共党员的武志平,也接受中共中央特科指示,利用公开身份广泛收集军事情报,利用三十八军在陕南与红四方面军接触的机会,建立川陕苏区与中央及其他所需的秘密交通线。
在多方努力下,杨虎城接受了武志平提出的“秘密联合、互不侵犯”建议。1933年4月,武志平随孙蔚如从西安到汉中,5月初接密信说杨虎城已同意与红军友好联络,并确定武志平为密使。怎样去联络?如何取得红军信任?孙蔚如给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写绢书一封,并说有这封绢书就行了。有人提醒,要在争取红军信任方面动脑筋,武志平也觉得,应该乘机给红军一些实际的帮助,便将“礼物”装入竹筒提前秘密存放在一家茶馆里。
1933年5月27日,红四方面军派军委参谋主任徐以新为特使,随武志平到汉中与孙蔚如商谈。6月1日,双方进行了秘密会谈。6月24日,再次会谈并达成协定。为保守秘密,协定并没有形成文字,后来称其为“汉中密约”或“互不侵犯协议”“汉中秘密协定”“汉中协定”,也称“巴山协定”,主要内容:一、双方互不侵犯,互相配合打胡宗南;二、红军在汉中设立交通站,汉中可给川陕根据地提供一定的物资;三、武志平负责川陕边界联络点,为那里的全权代表。
“汉中密约”不仅实现了“巴山无战事”,也在汉中至川北间建立起三条秘密交通线。经南郑牟家坝、青石关、回军坝、天池寺、羊圈关、华林坪、西河口、碑坝,四川通江两河口,进入川北苏区,为西线。经南郑牟家坝,城固天明寺、二里坝、大盘、小盘,再经南郑法慈院、广家店、碑坝,四川通江两河口,进入川北苏区,为中线。经城固县城,西乡沙河坎、堰口、罗镇、杨家河、九打杵,镇巴拴马岭、县城、毛垭、高脚洞、渔渡坝,进入川北苏区,后改由镇巴县城、九阵坝、长岭、降头山、黎坝进入川北苏区,为东线。
三条红色交通线的建立,开辟了中央、陕西省委、陕南特委与红四方面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联系的通道,为川北苏区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支援,有粮食、药品、汽油、纸张、医疗器械、军用地图、无线电器材等等,还有重要的军事情报和一批批革命骨干。徐以新后来在回忆录中说,“大批同志进入苏区,带来了党的信息,增加了我们的力量。另外,在传送物资和互通情报方面,这条交通线也起了重要作用。这样,就打破了蒋介石把我们包围封闭在川北地区然后加以消灭的妄想,使我们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战时的交通站,就是负责传递情报、转运物资、护送人员的秘密联络站。川陕三条交通线共设有11个交通站,黎坝交通站位于东线。东线开辟稍晚,由于西线、中线遭反动武装和土匪破坏,无法正常运行,经商议决定再开辟一条红色交通线。1934年2月,武志平携带从汉中采购的物资,经城固、西乡、镇巴,到达渔渡坝交通站。后因渔渡坝距红军主力较远,安全无法保障,便更改了路线,在黎坝设立秘密交通站,由黎正刚及妻王三珍担任交通员。
红色交通线不仅是一条运输线,也是一个特殊的战场。黎正刚是黎坝干河子人,1933年参加革命,时为关门垭乡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黎坝秘密交通站就设在黎正刚家,其妻王三珍不仅负责黎坝交通站至木竹寺红军驻地的物资运送任务,还多次冒险在街上购买食盐、药品、布匹等物资,组织人力秘密运往川陕边界关门垭等地。武志平也曾先后三次到黎坝执行物资采购、运输和交接任务,处理相关事宜,传递军事情报。
黎正刚家现为川陕红色交通线黎坝交通站旧址,位于镇巴县黎坝镇柳营村。这座土木结构的院子,最早为吴姓地主所建,后为黎正刚家购买。当年交通站秘密通行的地道如今已塌陷,据说经这条地道可以直接进入柳营村后的大山中,红军当时转运重要情报和物资走的就是这条地道。由于交通站后来被国民党特务察觉,1934年秋,负责物资接收的红军干部陈友盛和战士杨兴华,在一次执行任务中遭当地反动民团伏击,壮烈牺牲,黎坝交通站随即停止了工作。1935年12月,黎正刚也被敌杀害于长岭。
2018年9月,黎坝交通站旧址即川陕红色交通线黎坝纪念馆维修布展完成后,对外免费开放。专题陈列区以文字、照片、画像、图表、遗物、雕塑及沙盘等方式,生动再现了红四方面军在陕南及镇巴的革命斗争历史;基础陈列区真实还原了武志平等革命先辈在交通站的工作、生活场景和革命战斗足迹;学习教育区以影视展播、党课教育方式,让党员群众学习党史、军史、国史。黎坝交通站旧址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教学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研学旅行教育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