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有史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刚解放的时候,路不宽,一走还要栽跟斗。现在路加宽了,这边四米五的路,那边六米的路,闭着眼睛走都不会摔跤。路通了、水通了、电通了,多好的政策啊!”说起变化,黎坝镇89岁老人刘兴木激动地侃侃而谈,“以前搭谷子还要弄个拌斗,特别费力,现在收稻谷,把拖拉机、收割机直接开到地里头,拿个口袋接就对了,多好的社会啊!”
位于川陕交界的黎坝镇,地处镇巴县西南部,清代就建有集市,并曾筑城堡设巡检署。黎坝初为村,解放后设乡,十年前改设镇。黎坝河曲流全境,灌溉方便,是全县唯一田比地多的乡镇,也是全县稻谷主产区之一,素有“九阵三坝不抵黎坝的沟沟岔岔”之说。黎坝镇自然条件虽好,但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是个典型的山区贫困镇。辖6个村1个社区,其中6个村都是贫困村。总人口不到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400多户1600多人。
交通是发展镇域经济的条件,也是改变贫穷面貌的基础。在省市交通部门大力支持下,镇巴县交通运输局先后对三元至黎坝、草坝至黎坝、黎坝至仁村等简易公路进行了改扩建,畅通、提升了黎坝镇的对外交通。黎坝镇也抢抓机遇,全面推进通村路、旅游路、产业路内接外联,使路网布局更加完善,路网密度大幅提升。目前,全镇有通村水泥路54.5公里,两条出镇旅游环线三级公路25公里,产业路10公里。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所有建制村组实现公路通达。
路建好了,如何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黎坝镇决定强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制定“路长制”管理暂行办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等,成立“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搭建三级平台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专人负责,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公路管护事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村设立村级公路议事会,支部书记每月组织一次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参与的公路养护会议,推动落实本村辖区内公路管护、美化、安全管理等重要事项。
为长效管养到位,精细化推进覆盖片区无死角,在“路长制”体系的有效推动下,镇联村工作组指导村域道路管护,整合设置“总路长”“分路长”“片长”“网格员”“护路员”职责岗位,确保护路队伍充分发挥作用。从道路畅通、路面洁净、水沟清理、路基稳固、杂草清除、隐患排除等重点面着力,全方位保障养管标准到位。为确保公路管理取得实效,镇政府制定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纳入对各村的年度目标考核。按照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每月开展一次检查验收,每月排名点评,并严格落实约谈制和问责制。
黎坝镇在“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沿路群众带来人气、财气,也在基层凝聚了民心,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黎坝镇以镇巴西部生态旅游大环线全线贯通为契机,以打造“陕南最美宜居小镇”为抓手,以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自然风光、农耕文化,打响乡村旅游品牌,成为镇巴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黎坝镇和“黎坝交通站旧址”所在的柳营村,已分别被评为省级旅游名镇、省级旅游名村。2019年,全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全镇仍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0余万元。
“这是一条产业路,光伏发电站以前是个扶贫项目,那边还有一片茶园。”黎坝镇副镇长蒲文涛对记者说。据了解,光伏电站太阳能板摆放的这片空地,曾是轰动一时、被称为陕南第一口天然气井的“春生1井”钻探地,勘探结束后土地闲置,镇上将原来的施工便道作为产业路,争取资金进行了硬化,还招商引进一家光伏企业,86户贫困户作为股民以零风险参与收益分红。电站投运当年就获利,贫困户实现分红总额25.8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尝到成为股民的甜头后,86户股民牵头筹资回收股权独立运营。目前这个资产1000多万元、年收益100万元以上的光伏电站,已变成了全镇股民持股的经济实体。
光伏电站邻近的那片茶园,就是春生社区生态茶园,也是前两年镇上引进的一个扶贫项目。在柳营村和春生社区流转土地1000余亩,投资500万元,共栽植茶苗50万株,通过与贫困户合作共建的方式实现带贫益贫。目前茶园基地共吸纳当地贫困户60余户,解决就业岗位45个,季节性用工600人次,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元左右。茶园还未正式投产,加工厂房等设施也正在陆续建设中。据说下一步还将依托生态茶园发展民宿、茶园观光旅游等特色产业,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产业兴旺,交通是基础。在交通强有力支撑下,黎坝镇各项产业持续显效,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全镇6个贫困村早已全部摘帽,1600多名贫困群众也已脱贫达到小康。目前,已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镇的黎坝,作为市政府确定的乡村振兴试点镇,正按照已经通过评审的《黎坝镇乡村振兴规划》,以“诗酒田园·旅居黎坝”为主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力争将黎坝建成康养旅居特色镇、农旅融合示范镇、乡村振兴先行试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