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期 第200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1-08-3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以诗经之美 涤世俗之尘
新闻作者:文 / 杨 波



读《诗经》是从倾听《在水一方》这首歌开始的,这首歌由琼瑶填词,柔美抒情的曲风、含蓄唯美的歌词是一代人心底挥之不去的记忆。年少懵懂时,从琼瑶作品中看到了爱情。到了四十不惑,喜欢读古典人文、国学历史的书,开始拜读《诗经》。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意思是《诗经》三百篇,无一不是真诚的、质朴的,美好的。

读《诗经》,我的感受是惊艳、空灵、婉约。美的像清晨的薄雾,似早春的细雨,如丝竹之余音,美到不可触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这些诗句何以能美的如此惊艳,一见倾心,两千多年后我们读起来依然被打动。

先民将日常的草木、鸟兽、鱼虫以及劳动过程都写进诗中,以质朴率真的感情向我们诉说日常的欢喜与忧伤。从青春年少的情窦初开,写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铿锵誓言。从出征将士的勇敢无畏、威武勇猛,写到女子出嫁后思念父母兄弟、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这种自然纯净的状态,宁静而久远,让人觉得顺着这天地万物的秩序走下去,便是山河旷远,岁月静好。

学校给孩子录制一期古诗词诵读节目,我提议她诵读《诗经·蒹葭》,因为她的名字即出于此。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理解此诗意境,我们提前做了很多功课。带她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给晦涩难懂的字查找读音并注释。所以《蒹葭》是我最熟悉的一首。《蒹葭》出自《国风·秦风》。“蒹葭”属生僻字,音同“间加”,意为“没有长穗或初生的芦苇”。这首诗的美在于它创造了“在水一方”这种可望不可即、却不言放弃的意境。

水边的芦苇浩荡苍茫,晨曦中苇叶尖上的霜露泛着星星点点的微光,我站在水边,心里默默地想着心爱的姑娘(说不定也是男子),你在哪里?在水的另一方……宁静唯美的画面感慢慢展开,让人浮想联翩。

从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来看,诗中充满了哲理和正能量。比如,在回应“溯流从之”,第一段跟了“道阻且长”,第二段用了“道阻且跻”,第三段说了“道阻且右”。不管心中的她(他)在哪儿,也不管追寻的路有多么崎岖漫长,都会行则将至;不管追寻的路有多么难以攀登,不必回头,只要向前,心中的梦想一定就在前方。我相信这绝不仅是一首情诗,可能作者还另有所指,借景抒情,咏物寓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流传千古的名句,在众多古诗词中也属巅峰之作。既让人欣赏了美好的画卷,又感受到爱的力量。

凡世的喧嚣里,我们需要偶尔抬头仰望夜空,寻找指引自己的那颗星,以诗的意境唤醒心中那片洁净。情动于中,言发于外,读《诗经》读的就是片刻的静与美,是生命里的喜与忧,是态度和风骨,是感怀和青春。 (作者供职于陕西华通公路工程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