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岭镇位于丹凤县北部,旧称庾家河,原属洛南县,因有庾姓人家居此而得名。后划归丹凤县,以庾家河和庾家河南的界岭各取一字组成新名“庾岭”,初设庾岭乡,后设庾岭区,再与石门、炉道两乡合并成庾岭镇。庾家河清代就有集市,称庾家河街。岁月流逝,时过境迁,曾经的石板老街已变成了水泥公路,曾经的店铺老宅也都旧貌换新颜,只是街道拐弯处的一座老房子,依然保持着原貌,古色古香,古朴沧桑,像一位老者在标注历史,在诉说过往。
这座砖木结构的房子,原为“春茂永”中药铺,也称杨家药铺,当时的掌柜杨春荣行医卖药,闻名乡里。这座有近200年历史的老房子,如今作为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旧址,已成为革命历史展室,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等。杨春荣的孙子杨青山现在是这座房子的主人,他向我们讲述了那段红色往事,并带我们观看了“庾家河战斗”遗址。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奉命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开始战略转移,寻求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率红二十五军近3000将士,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一路跨沟过河、翻山越岭,于12月7日晚到达河南卢氏县官坡镇兰草村。12月8日一早,在豫陕交界处击溃陕西守关民团后,经铁锁关、箭杆岭进入陕西洛南境内。与此同时,从潼关、华阴仓促赶来的敌四十二师两个团已进至洛南县城、景村和三要司等地,准备迎面堵截红二十五军。
三要司即今三要镇,因地处洛南、卢氏和灵宝三县交界,为三条古道的交通要塞,故名“三要”。明代设三要巡检司,得名“三要司”。三要街是箭杆岭通道上的千年驿站,也是洛南东部的边贸重镇,参加“渭华起义”的许权中旅起义前曾驻防于此。8日下午,红二十五军先头部队行至三要司时遭遇敌军阻挡,经过激烈战斗,守敌1个营全部被歼。同时,红军在鸡头关击溃了当地民团,又在三要街南九泉山歼灭堵截红军的敌1个营。枪声平息后,红二十五军马不停蹄连夜翻越蟒岭,于12月9日抵庾家河宿营。
杨青山说,“庾家河街上当时只有二三十户人家,开设有几处杂货铺,这家中药铺也是红军的宿营点之一。”据说杨青山的爷爷杨春荣与其他人一样,曾听信国民党散布的谣言,在红军到来时想要躲藏起来,没想到却被发现了。红军看他的穿着以为他是欺压百姓的地主豪绅,便抓住了他。当红军听附近穷苦百姓说杨春荣是个开药铺的“大善人”时,不但放了他还向他表示了歉意。杨春荣因此对红军有了认识,拿出家中的粮食、药物等资助红军。
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在庾家河“春茂永”中药铺的帐房召开,会议由省委书记徐宝珊主持,省委常委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郑位三、戴季英等出席。会议认为,鄂豫陕边一带国民党统治薄弱,群众基础较好,适合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明确提出“立即建立鄂豫陕省委,为创造鄂豫陕苏区而斗争”的战斗口号。为加强党对创建新苏区的领导,会议决定改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正当大家热烈讨论时,敌六十师由河南尾追而至,发动突然袭击,会议被迫中止。
“庾家河战斗就是在庾家河会议期间发生的,听我爷爷讲,那天上午红军领导在我家开会,七里荫岭方向突然响起枪声,紧接着程子华他们提着枪从房里出来,带着人直接就朝山上跑。”杨青山说。“当时敌人已经占领了山头阵地,炮弹落在庾家河里,子弹打在房顶瓦上,咔吧咔吧,非常激烈。不大一会儿,就有受伤的红军被抬到我家,我爷爷马上对伤员进行救治。随后,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也因受伤被抬了下来。”
七里荫岭位于庾家河街北,现有庾家河至三条岭公路翻越垭口,公路一侧建有红色文化墙,一侧山岭建有烈士墓园和庾家河战斗纪念碑、纪念亭。在程子华、徐海东中弹负伤的地方,还分别立有一块石碑,碑文记述,程子华“双手被两颗子弹相继击中穿透,腕骨粉碎,腕动脉血管破裂,因失血过多昏迷三个多月,造成终生残疾。”徐海东“在此处一颗子弹从他的左眼下打入,后颈穿出,血流如注,受重伤昏迷四天四夜,庾家河战斗是他第九次负伤。”
杨青山说,“程子华、徐海东当时都晕过去了,我爷爷找最好的药给用上,最后都救了过来。”“有个小红军,他说哎呀我要死了,浑身冷得很,就像冰块在开水里融化。所以我奶奶就把裤带解开,把他脚放进怀里暖。最后他下腹受伤,那机枪打他就三枪,吴焕先说,这个人他爸爸已经牺牲了,徐海东你都救过来了,他能不能救活?我爷爷说这个不行了,他受伤太重了。”
在军长、副军长受重伤的情况下,政委吴焕先指挥全军继续战斗。战斗从上午打到黄昏,经过二十多次反复冲杀,终于将敌击退,取得了胜利。此战共毙伤敌800余人,缴获一批枪械弹药。我军也伤亡200余人。战斗一结束,杨春荣等就组织群众寻找牺牲的红军遗体,将其掩埋,并将伤员安排在家里养伤。也就是从那时起,杨家几代人一直精心维护着与红军有关的每一样物品,打扫红军墓园,讲述红军故事,传承红军精神。
庾家河战斗,红二十五军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粉碎了二十余倍于我的敌军的围追堵截,暂时摆脱了困境,也为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至1935年5月,先后攻占了5座县城,并建立了2个县、13个区、40多个乡、300多个村的苏维埃政权和鄂陕边苏维埃政府。为配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北上,中共鄂豫陕省委决定率红二十五军主动离开鄂豫陕苏区西征。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4000余名指战员从长安沣峪口一带出发,于9月15日到达延川永坪镇,次日与陕甘红军会师,成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