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4期 第212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2-12-20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第四版 < 上一版   
荔枝道溯源
新闻作者:■ 王 蓬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是唐代有“小杜”之称的杜牧,为古道留下让人玩味不尽的名句。遥想当年,创建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日久,创业雄心渐怠,开元二十八年(740),竟然荒唐地把儿媳杨玉环诏进宫中,因其貌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玄宗深陷美色,60岁时又册封26岁的儿媳为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为满足宠妃杨玉环吃新鲜荔枝的喜好,颁旨在益州(四川)涪陵建荔枝园。唐代是地球的温暖期,所以荔枝在四川涪州即可生长结果。
由于荔枝娇嫩,不易保鲜,收获季节,把采摘下的荔枝带叶密封于竹筒中,防止途中挤压,然后装笼上马。二十里换人,六十里换马,紧鞭急蹄,日行500里加急,四五天送到长安。据《旧唐书》所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北宋代史地学家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中,把唐明皇专为杨玉环食新鲜荔枝, 从而修建的这条从巴蜀涪州至长安的这条驿道命名为“荔枝道”,由于形象且能引发人们联想,很快传播开来,为社会各界接受,并延续后世。
当代著名史地学家严耕望(1916—1996)在其名作《唐代交通图考》中认为,唐玄宗朝所进贡的荔枝,历来存在岭南与涪州两说。就他考证,应该产自涪州。这也使荔枝道在学术界获得认可。
荔枝道具体线路是从涪陵妃子园起程,经垫江、大竹、达县、宣汉、平昌、万源、通江、镇巴、罗镇,穿越大巴山交西乡子午镇,进入子午道,再经石泉、宁陕穿越秦岭,便可将荔枝送往贵妃翘首以盼的临潼华清池了。
这也得力唐代国力强大,据史书记载,唐驿道畅通,驿舍齐备,全国共设水陆驿站1639个,驿丞、驿卒达2万余人。然涪陵距长安2000余里,隔秦巴大山,涉崇山峻岭,跨涧越溪,崎岖难行。其时,驿卒手拿铜铃,策马如飞,每逢狭路或接近下驿则摇铃为号,提醒下驿接力传送。致使百姓“闻铃色变”。唐代诗人杜甫在诗《子午谷》中写道:“忆昔南州使,奔腾献荔枝,百马死山谷,至今耆旧悲。” 老皇帝玄宗为娇妃能吃新鲜荔枝,马死人亡在所不惜。“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晚唐诗人杜牧描述:“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应是荔枝道最好的诠释。
但输送荔枝并非此道唯一功能,只要古道开启,沿线驿站就会逐渐形成贸易集市乃至繁华街市,荔枝道经过的镇巴渔渡坝、八庙场都曾形成盐商交易街市。八庙在晚清还曾形成黄牛交易市场,每场易牛300至400头,销陕西、湖北等地。再是四川产黄表纸,陕西产棉花,也由此道运送,所谓:“一条黄龙(火纸)出川去,一条白龙(棉花)入川来”。
大宗货物还有茶叶。由于关中及北方并不产茶,周秦汉唐王朝所需贡茶皆在秦岭以南的汉水河谷与四川盆地。据晋代学者常璩所著《华阳国志》记载,古巴国献茶周武王(?-前1043),其茶“形似月亮,紧压成团,名曰西乡月团”,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贡茶。《新唐书?陆羽传》中说“时回鹘人入朝,始驱马市茶”,表明唐时北方游牧民族就用马匹与中原王朝交换茶叶。《宋史·食货志》所载“汉中买茶,熙河易马”,反映出宋时茶业繁盛的史实。《明史·茶法》记载,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用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陕西茶马古道的起点和边茶集散地主要在汉中与长安两地。
茶叶产地在陕南,再是川茶。茶叶的流通主要沿着穿越秦巴大山的川陕古道。茶叶的市场在北方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并沿丝绸之路远销中亚、南欧、北非等地。有学者认为安康紫阳茶北去长安,不须经汉中。而是经子午道,也即荔枝道。
明代诗人王云风《子午谷》诗云:“马前铜笛数声频,柳底行来汉水滨。且喜晚炊来子午,曾经春雨忆庚申。采茶路曲穿林女,放濑声高荡桨人。却叹盛姬几误国,荔枝飞骑独沾尘。”诗中 “采茶路曲穿林女”分明写的是子午道沿途所见陕南茶区景色, 也是此道输送功能的延继。
今日由西安至四川万源的西万公路也大致与荔枝道相符。其中穿越秦岭的段落是子午道,穿越巴山的部分便是荔枝道。这条古道经过的镇巴、西乡两县钧在汉水之南的巴山。巴山与秦岭相比,纬度偏南,夜雨出名,溪流众多,植被茂密。民居、服饰、饮食、口语更近川俗,特色鲜明且风情浓郁。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