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卧室飘窗旁放着一台老式缝纫机,是四十多年前爸妈结婚时买的。平日里,妈妈给上面盖上毯子,放一盆绿萝,将它打扮成一个装饰台,但陈旧的家什与刚刚装修的屋子仍然显得格格不入。自小到大,我们共搬了四次家,它是唯一跟随一家几口人一块辗转的。第三次搬家时,因为颠簸,缝纫机上的一个小零件被撞断了,姐妹几个都劝妈妈扔了它,但是妈妈无论如何不肯:“能拾掇好的。”这话不假,多年来,这台缝纫机上大大小小的伤病不计其数,而它唯一的“医生”就是妈妈。它也竭尽全力充当妈妈的帮手,小到儿时的沙包,大到床单被罩,几十万的针脚织出了家中随处可见的布艺品。幼时,妈妈坐在缝纫机前的身影是最让我安心的画面,踏板一上一下的“嚓嚓”声仿佛施魔法的咒语,把即将淘汰的旧物变成精致的衣服、可爱的玩具。在二十多年前,这些东西可比现在的玲娜贝儿、星黛露还要让人羡慕。随着妈妈渐渐老去,缝纫机的使用率也逐年下降,琳琅满目的成品让我们姐妹开始嫌它占地方,偶尔妈妈想用了,也要战胜眼花、没有材料等各种难题。直到几年前,因为喜欢汉服,而当时汉服商家寥寥无几,这台缝纫机才在我这里解了“禁制”,那古老的咒语再次被念响,斗篷、袄裙、披帛、荷包,我所痴迷的东西,它都有!也因为此,我终于明白了这台缝纫机对妈妈的意义——不是把旧物翻新,也不是做出能用的物件,而是把脑海中的图形通过自己的双手变成实物,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但同样,也会收获意外之喜——或是解锁了新技能,或是得到了别样的效果。那段日子,开心的不止是我和妈妈,施展魔法的另一半——缝纫机应该也很开心,因为那“嚓嚓”的声音似乎更流畅了呢!如今,这台缝纫机仍然像几十年前一样,隔着窄窄的通道站在妈妈的床尾。虽然我已经不需要用它缝制汉服,但妈妈仍然会积极地为它接换拉链、裁裤边这种小活,还因为“共享”缝纫机结交了不少同龄的朋友。闲时,它是放置东西的小桌台,来了活儿时,它是妈妈“念咒施法”的好搭档,也是我不会用但却敬重的好伙伴。 (作者供职于蓝田公路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