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是我上班的必经之地。桥头有两个市场,一个是县人力市场,是经官方认证的;一个是菜市场,是群众自发形成的。人力市场基本是青壮年,除了个别会带手艺上的工具,大多数携一身力气就能轻装上阵;菜市场男女老少皆有,有的开着小货车,载一满车厢的货,有的铺一块破旧的塑料纸,摆上带着泥的一小把菜,显然是自家地里种的。后者绝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这两波靠售卖不同产品的人群将桥头哄得热热闹闹。因为没有管理费,果蔬价格非常亲民,无论早晚,都不缺顾客;人力市场就更甚,一群壮年挤在一起谈天论地,若是有包工头或者需要干活的业主经过,保准被团团围住,推销自己或者介绍其他工种的伙伴。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总爱去桥头逛逛,这些人大多健谈,三言两语的交流中就能窥探出他们的故事。那个总是双手插兜的大爷年轻时有个老板梦,但阴差阳错进了厂子,退休后把自家院子里的菜拿出来卖,因为产量不高,又闲不住,就从别处“进货”。“没看今儿个是亏了还是赚了?”旁边有人打趣。大爷进货不去市场,就随便收购某个比自己年纪还大的老人的货口就行,赔了赚了无所谓,重要的是过程。那个开着货车卖水果的小夫妻结婚几年没有孩子,最近只有丈夫一人出摊,一问方知原来是妻子怀孕了。“以后就不让她出来了,在家好好休息。”丈夫脸上的开心着实藏不住。那个满身白灰的大叔虽然已经六十多岁,在人力市场上却不缺生意。他十几岁就干这行,凭自己的双手供三个孩子上学,还在县城买了两套房子,如今子女让他退休,但他在家呆不上几天就想出来找事做。还有那个放寒假出来陪奶奶摆摊的大学生,他帮旁边几个没有收款码的老人收了钱,再换成现金给他们;那个只有八九岁的小女孩正无聊地张望着,盼望着父母赶紧忙完了带她回家;那个看着还很年轻的男子正气急败坏地打电话,从言辞中能听出来是在讨要工钱;那个带着雷锋帽的大叔以高超的技能躺在自己的摩托车上打盹;还有那几个在人力市场不多见的女子正围在一起商讨过年置办什么年货。在这里,能看见人生百态。他们会互相帮忙守着摊,也会因为抢顾客而红脸;会唏嘘前几天还出摊的老太太情况已经不大好了,也会相约下了工去看望从高处跌落的工友;会讨论谁家儿女在城里买了大房子,也会吐槽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这里充斥着鸡毛蒜皮,却也是最具有活力的地方,无论买不买东西,跟他们聊一聊,认真倾听每一个故事,感受另一重人生,都能让心绪慢慢平静下来。也许多年以后,我也会像那位退休的大爷一样,做个不赚钱的二道贩子,只为在桥头晒晒冬日的太阳,品阅百味之人生。 (作者供职于蓝田公路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