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1期 第218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3-07-21 星期五
今天是: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第四版 < 上一版   
“一切经过试验”
新闻作者:作者 / 夏 蒙 王小强


在“大跃进”热潮中,拖挂运输、拖车列车化以及“车辆月产万吨公里”运动风靡一时,运力超限度使用,车辆超负荷运转,车辆失修失养,运量与效益骤减,省属的七大营运公司中四家都在亏损。1958年10月,西安运输公司进行的“汽车万吨列车”试运行曾轰动一时。胡景铎对盲目推行“汽车列车化”表示怀疑,他责成西安运输公司经理何日华组织技术干部和司机进行合理拖挂试验,先后经过10挂、4挂、2挂、1挂的多次试验,最后得出了“拖挂的重量不能超过主车的载重量”的结论,这一从实践中得来的科学结论,同汽车原设计性能相吻合。胡景铎还支持有关同志撰写了论述科学合理拖挂的文章,在《陕西交通报》上进行连载,引起同行关注和好评。
1960年下半年到1962年年底,胡景铎亲自带领工作组在西安运输公司蹲点,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和《工业七十条》以及交通部“加强汽车维修保养保护运动”的指示,开展企业整顿工作。在他的指导下,西安运输公司制定了客货运输实施细则,调度、站务、组货及各级运调人员岗位责任,技术、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等部门责任,汽车大、中修标准和保养规范等30余种规章制度,认真贯彻“先修理,后制造”的方针,狠抓车辆“管、用、养、修”,车辆运行改双班为单班,按车型和线路合理拖载,禁止超负荷用车,对车辆实行强制保养、计划修理和技术检验。经过胡景铎和工作组的蹲点指导,西安运输公司逐步恢复了元气,运输效益得到显著增长。
在1961年11月的全省交通运输工作电话会议上,胡景铎结合在西安运输公司蹲点的经验,在讲话中要求在运输行业中执行“严格管理、合理使用、强制保养、计划修理”的方针,在修理企业中推行经济核算等制度。在1963年9月下旬,胡景铎在汉中运输公司调研时,还形象地批判“车辆月产万吨公里”运动是“杀鸡取卵”,对有的同志拉一车石子沙子来回倒以凑指标、捏数字的做法表示深恶痛绝,要求深刻总结这一历史教训。
在抓好交通运输工作中,胡景铎还为发展陕西的交通工业打下了坚实基础,西安汽车配件厂和西安轮胎翻修厂等企业就是在他的提议下先后建立起来的。据交通厅运输局干部王践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维修汽车所需要的配件极度紧缺,自己制造不了,花钱也买不来,严重影响运输生产。胡景铎对此非常重视,力主发展交通工业。在他的倡导下,在1958年,经陕西省委、省人委批准,建立了西安汽车配件厂,制造易损多用的气缸套、活塞、变速齿轮等配件。1959年,又领导组建了西安轮胎翻修厂,年翻修废旧轮胎数千条。”
自觉坚持群众路线是胡景铎领导交通运输等工作的一个鲜明特点,他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强调指出公路运输服务对象是工农业生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这一点必须在每个从业人员思想上扎下根,要求牢固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要为客货运输提供热情、周到、迅速、安全的优质服务,要坚决纠正运输中存在的生硬粗暴、不负责任、货损货差等不良现象。1962年6月,在他的提议和领导下,全省公路运输系统深入开展了一次“假如我是一个旅客”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从增强服务意识、落实责任制度、整顿站容站貌、改进服务方式等方面入手号召全体从业人员积极行动起来,彻底改善对旅客、货主的服务质量。
胡景铎对分管的交通科研工作投入了极大热情,他多次在会议上反复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58年8月27日,他在西安运输公司主持召开全省民间专业运输工具改革现场会,在总结讲话中,他分析了民间运输工具技术革命的方向和要求,指出在具体进行改革中,应从实际出发,以改良现有工具为主,先求普及,再求提高,先要改良群众容易制造、花钱少、运效大的工具。1959年,在红旗竞赛运动评比会上他号召大搞技术革新,推广先进经验,把职工苦干、实干的精神引导到巧干上去,针对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改进工具、工艺和劳动组织,不断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1963年8月13日,在运输局系统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大会上的讲话中,他指出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永远是发展生产、提高生产水平的主动力,是人类改造世界、提高自己的最根本的因素,任何经济事业只有循着它前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他认为必须按照“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采用领导、技术人员、生产工人三结合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技术革新工作,他还特别要求领导干部“只能促进,不能促退”。
胡景铎还是陕西省交通学校的创始人之一。他经常到基层蹲点,发现交通专业人才缺乏,许多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就积极建议厅党组成立交通学校和科研机构。后经陕西省委、省人委批准,在1956年10月10日,在交通厅干部训练班的基础上成立了陕西省交通学校,简称“交校”。
或许是与步校的工作经历有关,胡景铎对交通教育工作同样付出了大量心血。到交通厅工作的当年10月,胡景铎就担任了一期干部训练班的主任,并亲自讲授“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的课程。
1964年,为贯彻交通部《汽车运输技术管理制度》(简称“红皮书”),交通厅在交校举办企业领导、技术干部和工人三结合培训班,到第二期时由胡景铎担任班主任,全面负责培训工作。他在听取学员意见的基础上对培训班的工作进行了改进,在学习内容上增加毛主席经典著作,在学习方式上将课堂讲授和现场参观相结合,在管理中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学习委员会和伙食管理委员会,并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在胡景铎做班主任的第二期和第三期,他始终坚持与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坚持准时组织每天早上的操练,坚持亲自备好自己的每一节课并登台讲授,特别是每天的早操,他依照每个人的喜好和身体状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安排,比如有的同志喜欢太极拳,他就亲自示范教授,还请来西安太极拳名家亲临指导。“三结合”培训班每期两个月,开办了近一年,对全省运输企业领导、业务科长、车队长、车间主任及大部分班组长进行了普遍轮训。每期培训结束时,大家都对他恋恋不舍,多数学员都是含着泪与他告别。据胡景铎回忆:“1964年3月我和原交通厅办公室副主任林树祥同志一同去北京参加全国交通会议回来,厅里叫我去交校办三结合训练班第二期,第一期已结束,第二期4月底开始。因为第一期厅里让主办人员学学‘红皮书’(交通部发的技术文件)就行了,厅里的领导也不去。三结合训练班集中的科、队长和经理、书记很多,党团员比例很大,大家对学习计划意见很多,认为不学毛主席著作和两个多月不过组织生活,是错误的。我去的时候第二期学员已到了大半,省市的干部和工人都有。我听了这些意见之后,就和大家商量,一致意见要成立临时党团支部和学习委员会来负责领导,并成立了伙食管理委员会管理经费,提出学习“老三篇”、《实践论》等,在学习方法上要下去参观实习,请院校的技术干部和老工人做报告。第二期就这样订了教育计划,第三期也是这样实行的。这在参加过学习的省市交通系统各单位的学员都知道,当然在学习上也要继续改进。办到第三期结束后,已是六四年10月初。”
在领导公路运输工作中,胡景铎深感公路修建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先后多次在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安排部署公路修建和养护工作,反复强调在狠抓干线公路的同时必须兼顾好地方道路,他提出交通基本建设要面向粮棉产区和山区。在1965年9月召开的全省地方道路现场会上,胡景铎还代表陕西交通系统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县县通公路的目标。据王践回忆:“1965年9月,根据省委第一书记胡耀邦指示,省交通厅在凤县召开全省地方道路现场会,研究部署地方道路建设如何适应工农业生产新高潮,胡景铎主持会议,总结推广了‘依靠社队、发动群众、自力更生、民办公助’修建地方公路的经验,他在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全省达到县县通公路’的目标任务。会后,各地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迅速掀起农村公路建设热潮。当年,全省修建地方公路670公里,整修旧路1200公里,修建架子车路1400公里。”(待续)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