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9期 第218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3-08-18 星期五
今天是: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第四版 < 上一版   
仰望《长安三万里》
新闻作者:文 / 李美玲



国漫《长安三万里》,盛唐群星闪耀,在一首首熟悉的唐诗里,我们又一次被璀璨千年的文化所折服,无论是王维、王昌龄、王之涣,还是李龟年、贺知章,只能在三万里匆匆走个过场,在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只能仰望波澜壮阔的一角。
从影视作品角度看,作为一部电影,无论是艺术美观、故事性、人物的丰满度,还是思想的厚度都非常优秀。整部影片以高适的视角,引出自己和李白一生的轨迹,也展开唐代诗人的群像,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思绪随着一首首熟悉的唐诗跌宕起伏。高适是没落将门之后,李白是商贾之子,高适欲直驱长安扣天子门,李白呼“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二人皆有凌云之志,结为好友,奈何行路艰难报国无门。《长安三万里》是人和理想的距离,前半场鲜衣怒马少年郎和极尽繁华的盛唐,后半场是困窘的中年人和大厦将倾的山河,在李白和高适之外,其他人也各有各的挣扎与困境,影片中涌现出了48首经典诗词,作品鲜活呈现,更让我们对从小背得滚瓜乱熟的诗词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首《将进酒》把影片推向高潮,从年少轻狂到中年逐梦,到最后被现实磨平棱角,是人到暮年藏不住的悲凉。几十年的情分、天隔一方的惆怅,好在悲凉过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最终都一笑而过。半生蹉跎沉浮,在此时一切都不重要了。在这一刻,有多少人跟着潸然泪下,那些埋于心底的、沉重的、惦记的、求之不得的、难以卸下的,一瞬间也都随舟远去了。每一个当时的他们不都是现在的我们吗?人生摔摔打打,走到今天回头再看,原以为过不去的山一座一座的过去了,原以为忍受不了的挫折,也都一个一个的吞咽了。精彩绝艳的李白,坚韧勇毅的高适,尚且半生颠簸,何况平凡的你我?高适用坚韧不拔追求理想,李白用豁达释然看待失败,其他的都交给时间吧。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部影片存在一些争议,故事内容和情节没有完全遵循历史,存在一些历史错误。“一日三绝”发生在盛唐时洛阳的天宫寺,在影片里被挪到了长安。根据《唐朝名画录》中记载,唐明皇有一次去东都洛阳,宫廷画家吴道子与长史张旭随行,和善舞剑的裴旻在相会洛阳。当时裴旻家有亲人新丧,以重金请吴道子到洛阳天宫寺做壁画以超度亡灵,裴旻束起丧服在院内舞剑,他健步如飞,寒光笼罩中,突然一剑直冲云天,高十几丈许,剑如电光下射,在众人的惊呼中,裴将军拿剑鞘轻轻一接,宝剑安然入鞘,令人叹为观止。吴道子如获神助,奋笔挥洒,一幅壁画俄顷而成,画面仙人神采飞扬,天衣飘飘,满壁生风。在场的张旭也大受感染,情不自禁在另一面寺墙上笔走龙蛇,酣畅淋漓地留下“天下第一狂草”的墨宝。围观群众大饱眼福,一叹二叹三叹,皆云“一日之中,获睹三绝”。“一日三绝”是洛阳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璀璨瞬间,也是泱泱大唐千年前的一段风云聚会。
影片中,盛唐各诗人汇聚一学堂,七岁的小杜甫出现在长安岐王宅里,真实的历史是杜甫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19岁前没有到过长安;杜甫看音乐大师李龟年的演奏,是发生在洛阳尚善坊,而非长安;历史上杜甫和高适相遇时,高适41岁,杜甫33岁,影片中的杜甫,七八岁被提前了20多年,地点也不是在长安。根据杜甫曾经写过的一首诗《奉寄高常侍》提到,“坟上相逢年颇多”可以确定,他们首次相遇在山东;杜甫和李白从未在长安相遇过,历史上他们首次相遇是在洛阳,第二次相遇是在商丘梁园,第三次相遇在山东济宁;《将进酒》的写作地点不是在长安而是嵩山,根据《李白诗集新著》记载,这首诗是当时李白应邀至嵩山元丹丘隐居之所所作等等。
当然这不是找茬,只是学习的过程。这不是一部纪录片,更不是为了还原真实的创作背景,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核心也不是李白和高适的那些事,而是为了展现盛唐时的繁华以及中华诗词之美。当然,我们在文化创新的面前,还要有文化认识、文化自信和文化交流,只有将这些落到实处,我们才能重焕优秀中华文化之精彩。
这部既浪漫又遗憾的电影,通过李白、高适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遗憾是人生常态。我们一个个为生活奔波、为理想求索的普通人,能做的便是面对遗憾、接受它、释怀它。当知道遗憾不可避免,从而更加珍惜每一个当下,那么往后的一切,便都是最好的安排。而那三万里的长安啊,就在梦里相见,现实里仰望吧。
 (作者供职于陕西华通公路工程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