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省各地以“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为抓手,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全力办好人民满意交通。汉中市:“精细化”管理通畅之路汉中市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健全以“路长制”为核心的农村公路管理机制,建立了县(区)、镇(街道)、村“三级路长”责任体系,细化农村公路管养责任清单和评价标准,确保责任落到实处。积极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探索推行路政治理“一路四方”联勤联动,深入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农村公路超限率稳定控制在2%以内。健全基层自治机制,推广留坝县“三队两会一屋一规”治理体系,设立道路管护队承担村组道路日常管理,利用“两会”中的“院坝说事会”对道路管护队工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德美屋”、扶贫社分红挂钩,形成农村公路“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该做法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健全智慧管理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对重点路段视频监控、智能感知、运输服务等进行全面升级,大力推广汉中行、天汉出行APP、“游汉中”小程序,完成公交站牌数字化改造1000余个,强化与汉中市12328调度中心有效衔接,让农村公路管控动态化、可视化、智能化。商洛市:构建交通惠民新格局商洛市推动三个融合,一是“公路+产业”融合。近3年累计新建产业路680公里,带动全市“菌果药畜茶酒”产业全链条升级。二是“公路+旅游”融合。建设旅游生态路197公里、红色旅游路210公里、美丽农村路466公里,麻漫公路商州段、丹凤棣月公路被评为陕西“十大最美农村路”。三是“公路+服务”融合。建设农村公路驿站57处、生态停车场97处、“四好农村路”主题小公园148个,达到建一条道路、享一方服务、览一片青山、观一路美景的效果。黄陵县:因地制宜多元发展黄陵县立足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服务群众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群众增收致富“快车道”。一是健全城乡物流网络。建成四级以上汽车客运站4个,开通农村客运班线18条、公交线路5条。推行客货邮城乡一体化,完善县镇村综合服务网络,开通线路4条,发展中小微快递物流企业173个,行政村一级物流快递全部贯通。二是提升客运服务水平。紧跟群众出行需求、客运事业发展,推动农村客运“大改小”,开通了周末班车、逢集班车、重大节日班车及电话预约、“点对点”“门到门”定制客运服务,实现建制村通客车目标,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机动、灵活、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三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坚持把产业布局在“路”上、经济发展在“路”上,以交通干线、旅游通道等为重点,高标准打造县乡产业路45公里、旅游路40公里、乡村特色路47公里,有效串起了工业园区、果业产区、特色景点,打通了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最后一公里”,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宝鸡市凤翔区:管理好农村公路宝鸡市凤翔区坚持把制度约束扛在肩上,夯实管护责任,做到依法治路管路。建立管理制度。推行“路长制”,建立区、镇、村三级路长网格体系,为全区1672公里1168条农村公路配备“管家”,实现“村村有路长”“路路有人管”。加强考核考评。全面落实农村公路“两个纳入”,加大日常考核力度,坚持“月检查、季考核”工作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补助资金挂钩,以严督实考推动责任有效落实。严格执法监督。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采取“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紧密配合”的工作方式,落细落实“一超四究”“黑名单”等治超制度,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涉路违法违规行为,全力保护路产路权。坚持把养护管理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提升路域环境水平。建立“区为主体、行业指导、镇村协作、全民参与”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推行专群结合的养护模式,做到“有路必养”。规范养护管理,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力度,成立8个养护工区和1个小修作业队,实行县乡公路专业化养护、通村公路常态化养护,全区农村公路列养率和经常性养护率达到100%,确保“养必到位”。整治路域环境。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清理路域范围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现象,具备条件的公路实现“路田、路宅分离”,持续改善路域环境。同时,充分发挥镇村主阵地作用,制定爱路护路村规民约,不断增强群众知路、爱路和护路意识。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