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好友,总在周末出游,因为所居位置便利,所以不论是旅游的热门城市如南京、洛阳,还是小众景点如徐州、南通、诸暨等,她都能在短时间内直达。我常疑惑,周末出行很折损精力,她的工作据了解也并不轻松,为何还要时常出游?在一条朋友圈的文案中,我找到了答案。2023年岁末,她去南京赏红叶,在琵琶湖畔写下“凫声依沼沚,鹭影恋波心。莫谓山川远,行人日相寻。”我似乎突然明白,她寻找的不仅是一时一地的美景,还有在山水流转间起伏的诗意。这不禁让我想起余秋雨先生曾在《阳关雪》中写道:“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或许正因如此,洛阳龙门的宏伟、诸暨山水的奇秀、武汉早市的烟火、大理听风赏花的浪漫,在好友的步履下变成切身感受,诗歌便成为一种此在的现实。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的种子已经广泛播撒,无疑,伴随着旅途的脚步,好友心中的种子已经发芽。“诗意的栖居”是几年前就开始流行的热词,表达了人们对构筑理想生活的渴望,复归自然、归田园居是诗意的归宿。自然的力量无穷,到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吸取天地精华,与植物一起呼吸生长,会让人充沛有力量。受到好友的感染,在工作后的第一个年假我前往黄山,在奇石峻岭间感受造物者的神奇。一片雾气氤氲中迎客松映入眼帘,“猴子观海”、“天狗望月”这些课本里所说的怪石的确栩栩如生,而在山顶等待日出是漫长、欣喜的,当云海翻滚、金日跃出,更是让人由衷感叹“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行至绩溪县,在龙川的清荣峻茂中感受胡氏祠堂的悠久庄重,探寻章衣萍故居,也终于走进毕业论文书写对象的故乡。太极湖村的砖雕门楼群诉说古村落的悠远绵长,也见证着章先生在20世纪初离开家乡北上探求新知的风发意气。走向故居,小巷迂会,四周忽然静了下来,斑驳的青石路曲曲折折,想到人物生平再看眼前,“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大历史下的一抹剪影逐渐清晰。“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宏村商业气息浓厚,但也掩盖不了山水辉映中那不尽的灵秀,如织游人是点缀,人和自然的交融成为一种和谐。如何“诗意栖居”,这不禁让我陷入思考。“诗意”一词看似虚无缥缈,实则是雄厚的内生力量,其间的怡然自得是独有的体验。心存一点锦绣,心怀一些向往,在“闹中取静”,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所以,去寻找诗吧,在春意正起时! (作者供职于省公路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