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读了我们商洛籍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长篇小说《秦腔》,被书中的故事所深深感动。书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令人记忆犹新,久久难以忘怀,总觉得他们身上都有着我老家乡党们的影子。或许,他们都是那个年代乡土文化的记忆。《秦腔》是贾平凹先生2005年所发表的长篇小说,于2008年获得茅盾文学奖。本书以作者的故乡丹凤县棣华古镇为背景,以改革年代的商洛农村和农村人的思想变化、生活变迁为线索,详细讲述了一个叫清风街的村子中,各阶层、各类别人物的生活和故事,诉说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或许在为那时农村的现实哀叹,或许也正是对乡土文化的一种记忆。在社会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不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更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农民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农村人不再局限于向土地要收获,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在改革的推动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传统的农耕社会也在一步步变化之中。小说中的原村主任夏天义,虽然为村子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村民生活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他是老一辈农民的代表,他的思想已不能适应改革背景下农村社会的发展。现任村主任君亭,后来又与秦安对换位置,当了村支书,虽然个性上有一些不完美,也存在作为农民的局限性。但他对改革的敏锐性,对改革背景下农村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认知和见解。作为村级领导人,他为集体和群众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夏天智是退休教师,他的大儿子夏风在省城当作家,夏风的妻子白雪是同村人,她是县剧团的秦腔演员。夏天智喜爱秦腔,喜欢听秦腔,喜欢唱秦腔,更喜欢画秦腔脸谱。清风街的人们大多都喜欢秦腔。秦腔是我们陕西的代表性戏曲,是西北大地上的一种豪放、粗犷的艺术,更是大西北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小说中多次提到秦腔,将秦腔融入到了清风街人们的生活之中,与改革背景下的流行歌曲和现代舞蹈相比,从某种程度说,秦腔可能更是一种乡土文化的代表,也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记忆。我觉得,作者之所以用“秦腔”作为小说的题目,可能是对改革背景下村民思想变化的思考,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农村与农民如何应对新理念和新生事物的思考,对乡土文化记忆和传承的思考。长篇小说《秦腔》的故事丰富、细腻,人物众多,语言朴素、幽默,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更富有哲理性。以生活在清风街的诸多人物故事为线索,记录了改革背景下农村的变化和发展,趣味性强,值得阅读,更值得我们回味和反思。《秦腔》是改革背景下农村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乡土文化的记忆,如一壶老酒醇香四溢,似一首老歌百听不厌。 (作者供职于洛南公路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