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田 朋“热腾腾的手工馒头开锅了!”每当听到街边摊位师傅吆喝声,我都深深陷入无穷的回味中,外婆一身灰色的老年装,手提黑色挎包,不禁心头一热……外婆勤劳善良,性情豁达、厚道,与邻居相处和睦,从不为小事斤斤计较,还乐于助人。记得3岁左右,父母外出务工,妈妈把我留在外婆家,和大舅家的表弟一同由外婆看管,我和表弟天生调皮,在家不是打架就是乱翻东西,一天都不让外婆省心。村里过红白事,外婆是常客,不管刮风下雨,从不缺席,更因为村里人都喜欢吃外婆做的馒头。只有当外婆做馒头时,我和表弟才能安静,表弟拾麦秆,我收拾柴禾,然后还在案板上和面,其实是在玩。一团揉好的面,在外婆那双灵巧的手里,一会儿工夫,各类小动物有模有样,我和表弟惊讶地叫起来,太神奇了!等馒头一出锅,满盘就像动物园,小鱼、小兔等,外婆将软软的馒头掰开,抹上大油(猪油),撒一点盐,一口咬下去,馒头麦香味夹杂着油的香味,瞬间弥漫,加上盐的调味,那种混合的香,嚼起来松软筋道,让人回味无穷。上学后,我回到了奶奶家,但每到礼拜天,就要去外婆家,去吃外婆的手工馒头,有时还要带一些回来和妹妹一起分享。高二那年,一次休假来探望外婆,吃午饭时自己无意间说学校的馒头又硬又难吃。结果星期一下午放学的路上,竟看见外婆拎着黑色的手提包,在桥头车站向我招手。我很惊讶,跑过去,“外婆您怎么来了?”外婆说给我送馒头,还有辣酱、配菜,高中学业重,晚上饿了可以吃些。听完,我的泪水模糊了双眼。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外婆已坐上回家的233班车,说要回去忙农活,叮咛让我好好学习。看着外婆远去的背影,一股暖流流遍我的全身,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参加工作后,结婚有了小孩,一次家庭聚会,媳妇和外婆闲聊,得知外婆手工馒头选料、做法很有讲究。首先小麦的选取是自家土地种的小麦,用清水分别清洗三遍,晾干,用人力车拉到面粉加工厂进行加工,要求出面率不能太高;其次,用发酵的老面,和面粉比例恰当,温度合适发酵成蜂窝状,且没有酸味,否则影响馒头的酥软情况;接下来是揉面,面要揉到均匀、表面光滑,有弹性。最后就是蒸馒头的火候,要用柴火,火不能大,也不能小,否则直接影响馒头的口感。这一切都要靠经验,因为冬天和夏天的做法还不同。听完这些,我不禁感叹,一个小小的手工馒头,做法还真是一门学问,让我深深感悟到普通劳动人民的伟大!如今,外婆已近90岁高龄,除听力有些障碍,头脑清醒,眼睛也特别明亮,和外婆一起聊做馒头,还兴致勃勃,思路清晰,能准确说出每一步的做法,着实让人佩服!期间自己和母亲尝试多次,怎么也做不出当时的味道。外婆手工馒头的松软可口、有嚼劲、淡淡的麦香味,那种面香永远保留在味蕾之中……或许,一种美味的食物也能作为特有的文化传承! (作者供职于西延分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