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西安钟楼地铁站,北大街上有一座西安人民剧院,建于1954年,在高楼林立之中,显得不太起眼。可是这座建筑大有来头,是中国近现代非常优秀的建筑遗产之一。这里接待过周恩来、刘少奇、胡耀邦等国家领导人,更以其独特的风格、中西合璧的设计,被列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史》中,与北京工人体育场、首都剧场齐名,可见其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2016年又被评为20世纪中国建筑遗产,遗产名单只有98座建筑,代表了20世纪百年中国建筑的精华,足见其珍贵之处。据说这座剧院空间布局、音响设计极具特色,细节非常考究,十分精美。置身其间听音乐、看演出效果奇佳,其它地方比不了,有空来感受一下。西安这座绵延千年的文化都会,深藏着许多意想不到的文化遗产。不远处的西一路上,还有一座百年剧场——易俗社,藏于闹市,老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就是这么密集。易俗社原名“陕西伶学社”,著名的秦腔科班,当年与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地位十分显赫,是古老的戏园子。建筑青砖灰瓦,十分古朴,门上挂着“移风易俗,启发民智”,鲁迅当年来这儿听过戏,写下“古调独弹”四个字。这古调是什么?就是秦腔,永远都有一群死忠的粉丝,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迁,依然为之生,为之死,为之喜,为之乐。我没进过易俗社,但是知道这些事,这长安千年梨园古调就这样一直弹到今天。何为秦腔,就是秦人腔调、音乐、戏曲、喜怒哀乐的总和。何为秦腔,用梅兰芳梅老板的话说,那是京剧的鼻祖,就是中国戏曲的祖师爷,历史非常悠久,唐玄宗就是梨园教主,发端于汉唐,兴盛于明清。祖师爷就在这,咱得好好继承,不能让老祖宗的东西失传。古城至今还保留着唐朝的教坊音乐,比如秦王破阵乐等等。每当那慷慨婉约的乐曲响起,古城就会回到往昔。你就会不由得吟诵《琵琶行》的诗句:“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值得一提的是,易俗社如今建成文化旅游街区,充满文创元素,深受大众欢迎,老街老房子重获生机。走在北大街,您还能看到电报大楼、人民大厦、和平电影院、建工大楼、安远门箭楼等一众特色老建筑,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玩味。找家老字号,品尝西安小吃,电报大楼传来熟悉的东方红乐曲报时,悠扬的旋律响彻大街小巷。晨钟暮鼓之间,让人穿越古今,感慨岁月变迁,时光不老,问今是何世。 (作者供职于交控关中东事业部)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