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辋川的情愫,从第一次读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几句诗的时候就隐隐约约地萌发在心里,这么多年来,诗中空山那皎洁的月光似乎从未在我的生命中散去,那缕缕明亮不仅照亮了流玉滚银般的清泉,也照亮了心中的诗意,赋予我生命中一抹不可或缺的光芒。到辋川去!看看那些诗意的源头,自此便成了我一直记挂的事。宁可食无肉,岂能居无竹?生活需要诗意,而我心中那独一份的诗意就在辋峪,就在秦岭山系怀抱着的辋川。山踞疑无路,水环闻松风。漫长的汛期结束之后,我选了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驱车进山,一路窗外皆是山岭逶迤。苍翠入眼,风声入耳,辋川让我魂牵梦绕的山山水水不经意间展现在眼前。寻诗辋川,就不能不说起王维。尽管与辋川相关的诗人不胜枚举,然而,在浩瀚的诗史里,这位盛唐隐居此地的诗人却如此耀眼,占尽辋川十分之七八的才气。“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开元九年,二十岁的王维进士及第,成为大唐王朝太常寺的太乐丞。正是热血腾腾的年龄,和其他年轻人一样,王维踌躇满志,诗里太多凌云壮志,逢迎酬唱之作花团锦簇,细品却感受不到他的真气。可是,王维在辋川的诗却大不一样。不同于秦岭其他山川云断雾横,辋川的山并不高,置身于平缓的辋峪山谷中,周围景致并不豪迈张扬。然而,这正是辋川魅力所在——置雄伟而无势,知浩荡而无声。在辋川,没有凌云的傲气扑面,沉静而温婉的山川默然相对,青山绕水,水映天色,青翠与碧蓝之间是满心满眼的温柔与祥和,辋川正以另外一种姿态春风化雨,带给置身其中的人以抚慰和开释。“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也许王维就是被这样的抚慰和开释治愈的。看惯了职场的蝇营狗苟,王维在出世和入仕之间有着明显的偏向,自隐居淇水开始,他为了生存而隐忍,为了内心而谪居。到了辋川,也许是人生的经历洗去了执着与浮华,也许是辋川的山水启悟了他慧根中的灵性和豁达,这种焦虑和矛盾终于化解,王维得到了蜕变,和那潺潺而下的辋河水一样,变得安宁又澄澈。“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沿着辋川哑呼岩沟缓缓而上,青白的山石自罅隙中渗出缕缕清泉,其上苔色青青,在夕阳金色的余晖里,我不禁想起这首《鹿柴》,诗中之境和现实之境重合一处,那一瞬间,心中的震撼与感动无以复加。然而,这却不是王维在诗里带给我们的全部。文字融入画卷,画幅徐展禅机显。辋川之王维,较之那个长安城里年轻的太乐丞来说早已脱胎换骨了!从小浸淫于佛法禅理的他自从打南阳临湍开篇就写下“无有可舍,是达有源;无空可往,是知空本”的《六祖能禅师碑铭》之后,开悟了“真如”的王维从心性到生活都开始走向了本我和空灵。他笔下的山有了性格,水有了禀赋,一花一叶皆蕴禅理,一草一木皆有感悟。可惜的是,如今我们却看不到他在《辋川集》中用文字绘就的一幅幅风景,具象了沧海桑田,时光变迁,许许多多遗迹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即便是那水波浩淼、“山青卷白云”的欹湖,都已经在地质变化里消失不见。然而,那一份深刻而美好的诗意却从来都不会消散。一个又一个人带着这种美好生活下来,一代又一代人为了诗意走进辋川。在这浩如烟海的历史卷册里,在这无限延长的时间横轴上,血脉被赓续,文脉被绵延。辋川的诗意不在山空水清、花香鸟语之中,而在每一个寻觅者的心里。 (作者供职于高陵收费站)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