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2期 第229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4-09-03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第四版 < 上一版   
秋风起,岁月长
新闻作者:文 / 高正旭



蝉在高树上声嘶力竭的鸣叫,烈日下的柳树耷拉着枝条,早熟的稻子已经弯下了腰。过了中元节,天气依旧炎热,但是早晚已经有了秋天的凉爽。
翻看日历,马上就是处暑。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其实立秋只能算是秋天的预告。处暑来了,秋天的脚步才姗姗来迟。
元稹对二十四节气是敏感的,受《莺莺传》的影响,我不喜欢元稹这个诗人,但是我喜欢他的诗歌,喜欢他写的《咏廿四气诗》。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说:“微之以绝代之才华,抒写男女生死离别悲欢之感情,其哀艳缠绵不仅在唐人诗中不多见而影响及于后来之文学者尤巨。”
历史上写节气的诗人很多,但是能够连续写完二十四节气的诗人却不多,至少我没有读过其他诗人能够将二十四节气写成诗组的。
元稹写的《处暑七月中》需要慢慢品味: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元稹的诗歌大部分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但是这首诗却写得很有难度。很多时候,阅读的难度其实也是写作的难度。开篇的前四句就用了三个典故。“鹰祭鸟”其实是出自《逸周书·时训》,原文说,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即处暑三候之一“鹰乃祭鸟”。的确,满眼都是成熟的庄稼,鸟儿又多又肥,老鹰捕获小鸟,吃也吃不完,于是出现了“鹰祭鸟”的现象。
第二句用到了“白藏”这个非常生僻的词汇。“秋之气和,则色白而收藏”,在古人的眼里,每个季节都是有颜色的,秋风就是白色的,秋天的风把白色的露,吹成了白色的霜,粮囤中装满了秋天的收获,给人一种安稳而又充盈之感。
叶片下面已经有风吹来,好些树叶已经由深绿向微黄过渡,苍天依旧收起了悲悯之心,天气逐渐向肃杀的景象演变。
好在处暑还没有走到秋天的深处,在元稹的笔下,处暑依旧温婉而又多情。秋风吹来,空气中已经有了五谷的芬芳;风停了,还能听到秋天的虫儿在草丛中深情的吟唱。
仕途上的不顺,似乎已经成了诗人共有的特征,元稹少年成名,初入宦海就得以选婚高门。或许在元稹看来,仕途的顺畅远远超过了对爱情的忠贞。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元稹很快被三品大员韦夏卿看中,并将其女韦丛嫁给元稹为妻。这段婚姻或许元稹非常满意,但是也因为这段婚姻让元稹在中国文学史上颇受诟病。
但是婚姻却没有让元稹在仕途上如意。进入仕途,反倒是一贬江陵、二贬通州、三贬同州、四贬武昌。根据元稹的年表来看,《咏二十四节气》这组诗大概创作于长庆四年,也就是被贬同州这段时间,宦海浮沉,或许已经让曾经意气风发的元稹对未来没有太多的期望。所以在诗歌的最后两句写道“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寄酒和琴,这是一份历经大起大落的从容,也是一种看淡了名与利的无奈。
秋天,寥落而又空旷。宋代诗人吕本中在《处暑》却一反常态,写出了处暑的丰盈与喜悦。
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
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
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
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
实事求是地说,这首诗最能打动人的是诗歌的最后两联。寥落尚远,夜晚依旧静谧且安详,丰年的粳稻芳香,让人流连忘返。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秋天不仅有肃杀,更有丰盈和满足,至少处暑是这样。
其实,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美好,我们唯有安安静静地走好每一步才能感受到岁月的宁静。二十四节气里藏着中国人的精神密码,在处暑这一天,我们呼吸的稻谷的芬芳,看着星星点点的萤火虫从眼前飞过,听虫儿在草丛中吟唱,顿感这日子好长好长。
 (作者供职于交控汉宁分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