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3期 第229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4-09-06 星期五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秋园,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
新闻作者:​ ■ 杜妮娜


“一九三二年,从洛阳到南京,一九三七年,从汉口到湘阴,一九六〇年,从湖南到湖北,一九八〇年,从湖北回湖南,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如此下场。”这是小说《秋园》中,女主人公秋园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她这一生,如浮木般漂泊。
1919年,5岁的秋园不谙世事,快乐地在雨后的屋檐下光脚踩水,还不知道命运为她准备了怎样的磨难。
1926年,秋园12岁,两个嫂子参加游园会,游船沉没,两个嫂子同时丧生。遭此变故,紧接着,父亲去世,大哥病重。在那个春天,秋园一连失去了3位亲人,也永远结束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1931年,17岁的秋园用“送我读书”为条件嫁给国民党政府参军处的一个上校参谋杨仁寿。1937年,23岁的秋园随同丈夫供职的国民政府撤往重庆,在中途停靠的武汉下船,把过去的生活抛在了吊桥那头。
30岁的秋园、40岁的秋园……挨饿、受苦、居无定所。在漫长而苦痛的岁月里,她生下六个孩子,只活了三个。二女儿夕莹吃了不干净的月饼,一夜之间殁了。1岁多的儿子杨锐受了风寒,咳嗽不止,没钱医治,最终夭折。老四田四在去学校取初中毕业证书的路上溺亡。乌发朱唇的孩子身上,居然潜藏着死亡的威胁。秋园一直哭,哭累了,便发出呜呜声,那声音在乡村的夏夜里,使人不寒而栗。第一任丈夫因长期的饥饿,得了水肿,撒手人寰,秋园一家陷入巨大的悲痛。
50多岁的秋园,少年丧父,中年丧偶,晚年丧子,人生三大悲事都让她摊上了。眼睁睁地看着身边所爱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消逝,秋园当然也表现出女性本能的脆弱,然而,她没有任何力量去阻止。秋园“哭喊着,捶打着,撕扯着,她不停地哭,像一头受了伤的母兽”。她不吃不喝,以泪洗面,恨不得把自己弄死。但她还是在险些自杀的境遇中觉悟了:“我不死了,我一定不死了!鬼,你去吧!我想通了,就是不死了,你能把我怎样?我死了一个儿子,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四儿死了,我痛不欲生,我死了,我的儿女也会痛苦不已。我要为他们着想,决不能给他们带来痛苦。我要活下去!”放下自身能力无法掌控的东西,分解悲痛,勇敢地走出泥淖,是秋园勉力求生的能力。
第一任丈夫去世后,面对饥饿和贫穷的威胁,为了养活两个小儿子,让他们有饭吃,有书读,也为了躲避外来人口的严查,秋园逃难到湖北,再嫁所在村的书记。好在这个丈夫和婆婆对秋园很好,过了几年平淡幸福的日子,不幸再次降临到秋园的头上,第二任丈夫患有严重的哮喘,久病不治,为了不耽误秋园回原籍团聚,服农药自尽。秋园46岁去湖北,66岁回湖南。20年后,才等来了一家人的团聚。
对秋园来说,人生不过是颠沛流离的过程。直至晚年,生活才算好了一点,70多岁时依然步伐矫健,喜欢自己做事情,凡是自己能做的事,绝不等到孩子们回来。她在老屋坪前种了两棵芙蓉,春天会开出硕大的粉白色花朵。旁边有个橘园,种了十几株橘树。大儿子子恒提前退休和妈妈住在一起,三儿子也经常回家陪伴母亲。2002年,88岁的秋园历尽沧桑,依然会为外孙女没能看到山崖上怒放的杜鹃花而感到惋惜。
毫无疑问,秋园的一生是不幸的,生活让秋园遍体鳞伤。然而,无论怎样的不幸里,一定潜藏着珍宝。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一日,子恒扫地。弯腰扫到秋园床底时,竟然发现那儿生出两棵竹笋,一般大小、高矮,似双胞胎样长在床底下。子恒觉得好笑,忙叫秋园来看。“这竹子生命力真强,从山上地底下钻进房来,花了多少力气。要是它们知道自己会成为盘中餐,绝不会贸然行事。” 说完,子恒将床铺搬开,挖出笋子,笋块雪白、脆嫩。”那竹笋仿佛就是秋园本人。如此平淡的语句,一再将我的泪腺催开,让我深切地体会到秋园的哀。
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考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弗兰克说“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秋园》最令人鼓舞的是,受尽磨难的普通女性,始终保持着生命的尊严。秋园本是富贵人家出身,可是原生家庭接二连三遭遇变故,伤筋动骨,失了元气,娘家再也无法为她遮风挡雨。本以为借婚姻可以改变命运,可丈夫人如其名,仁义,善良,不善生计,却偏执于人前的体面,不惜败光家底,连秋园的嫁妆都典当了。特殊时期,又因旧官吏的身份划分,连累秋园母子受尽了邻里恶人的欺负,饥寒交迫,最难的时候全家五口人寒冬共盖一床薄被。为了全家不被饿死,秋园和大女儿之骅不惜出门讨饭,一路被野狗追,受尽白眼。
秋园的一生,站在战争的炮火硝烟里,挣扎在异乡的饥寒交迫中,行走在人性善恶的刀尖上,能够熬下来,秋园靠的是坚韧脾性。教书、给人做衣服、乞讨、养鸡养鸭,她竭尽所能支撑家庭。“活下去”像火苗一样敦促着秋园鼓足干劲。苦难一次次袭来,秋园咬紧牙关,像蚌一样紧紧闭合,不曾被外力击倒。蚌病成珠,她的内心缓慢地孕育出最夺目的光彩,那是秋园对尊严的艰难捍卫。透过这个缝隙,可以触摸到生死徘徊间,那些柔韧挺拔的精神和品质。
在我身边,也有秋园这般受尽生活磨难却不向苦难低头的普通女性。邻居家的秀芹嬷嬷,年轻时嫁到一贫如洗的婆家,起早贪黑,辛苦劳作,依然挨饿受冻。过年时,吃不起肉,用一点点钱买点猪板油,炼一钵猪油用来炒菜,就算给全家打了牙祭。不到四十岁时,患有精神疾病的丈夫某日出门后再也没有回来,身为农妇的她一人千难万难独自拉扯儿子成人,结婚娶妻。不承想儿媳妇忍受不了贫苦的生活,木讷的丈夫,抛下不足一岁的幼子另嫁他人,儿子也因遭此打击一蹶不振。五十多岁的秀芹嬷嬷用尽力气,到处务工,省吃俭用,抚养孙子读书,直至孙子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如今七十多岁的她,将抱着小曾孙的照片放大,挂在房间最显眼处,照片里的她满脸皱纹,咧着掉光了牙齿的嘴巴大笑着。
还有母亲的好友,金芳婶婶,年轻时长相俊秀,所嫁丈夫懒惰好赌,还时不时因气不顺家暴她,金芳婶为了一双儿女忍耐着没有离婚。她的儿子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不幸于两年前突遭车祸身亡。面对如此厄运,金芳婶哭干了眼泪,半年都下不了床,也想过不活了,可看着刚学会走路的小孙子,又不忍心。她拉着母亲的手说:“我还得活着啊,不然我的孙子该怎么办呢?”前几日回老家见到金芳婶,正在街口卖自家种的蔬菜,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衣着干净整洁,面色红润,还略微发福了些。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电影《芙蓉镇》里,秦书田在服刑前对着怀有身孕淋着雨的胡玉音说了这句话。“活下去”是人的本能,而“像牲口一样活下去”则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命运不公不妥协,生活不幸不气馁的一种态度。面对无可逃避的厄运和死亡,绝望的人在失去一切慰藉之后,总还有一个慰藉,便是在勇敢承受命运时的尊严感。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事太多,既然活着,还得朝前走。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如秋园一般的无数普通女性的光荣。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