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4期 第229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4-09-10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七十五载谱华章 冯家山水库映辉煌
新闻作者:文 / 孟登武



我的家乡位于千河和渭河交汇处的陈仓区千河镇,冯家山水库灌溉渠穿镇而过。这里不仅河流水系发达,自然风光旖旎,其便利的交通条件也为探寻冯家山水库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尽管阳历八月十七日已经立秋十多天了,但炎热的暑气仍未退去,何不去冯家山水库看看,寻找一丝清凉呢?冯家山水库是载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农业学大寨,兴修水利的背景下大修建的。1969年,党和政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关中西部渭北平塬咸阳,宝鸡八县(区)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决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采取“土法上马,人力施工”的办法在冯家山峡谷筑坝建库,引水灌溉渭北农田,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冯家山水库的修建不仅为周边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水源,而且使我的家乡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生我养我的广袤大地上。
每当我有烦心事时,总会想到去冯家山水库边上走一走,看一看,感受那份清新与宁静,追寻父辈足迹,领悟冯家山精神真谛。站在冯家山水库大坝之上,耳畔回响着蝉鸣的悠扬旋律,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凉风轻轻拂过面颊带着一丝清新与惬意。眼前波光粼粼的水面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天空的湛蓝与云朵的轻盈。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心灵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洗涤,然而,在这片迷人的自然风光背后,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
沿着坝面向西北方向望去,当地人称之为黄梅山的山坡上,矗立着一排排昔日里冒严寒、顶酷暑为建设水库不辞辛苦供建设者居住的窑洞。在绿树碧草的掩映中依稀可见,它们在山坡上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共计13层,1400余孔,建设者曾称“十三层楼房”。窑洞虽然低矮潮湿,但建设者们积极向上的斗志依然高昂。晚上煤油灯点亮了窑洞,窑洞照亮了整个山坡,此时此刻,寂静的山坡骤然热闹非凡,说话声,修理工具声,拉二胡声,文艺汇演声,这些声音相互交织在一起很难辨别从哪里发出,声声入耳,不是城市而胜似城市。
冯家山水库纪念馆在水库大坝南侧。踏入纪念馆的大门,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故事的世界。墙上的图片犹如时光的切片,记录了水库建设者们在技术落后,生活困难的条件不,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一幅幅珍贵的画面不仅定格历史瞬间,更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奋斗轨迹。展示柜里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记忆,更如同珍贵的碎片,拼接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历史画卷,引领我们感受那我不朽的岁月。
从冯家山窑洞到纪念馆,再到纪念碑,我深刻感受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这一宏大工程;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力保障下,才能聚集全社会力量办成大事;只有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创造出光辉的人间奇迹。
弹指一挥间,新中国成立75年了,新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新中国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在科技、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冯家山水库就是我国多方面发展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供职于太白公路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